![]() |
|
![]() |
||
概述
橄欖球是一項雙方運動員通過帶球、傳球、罰球和拔陣得分,並且盡量阻止對方得分的球類運動。橄欖球盛行於英、美、澳、日等國家。
起源發展
拉格比足球的誕生
據傳說,在1823年的時候,該學校舉行了一次足球比賽,當時比賽十分的激烈,其中有一個名叫威廉·韋伯·埃利斯(William Webb Ellis)的16歲的小男孩,因為比分落後,情急之下,他竟然抱起地上的球就向對方的球門跑去。對方隊員上前阻攔,都被他一一避開。最後,埃利斯終於把球扔進對方球門。這個球理所當然地被判為無效,但這一衝動之舉卻引出一種新的運動——拉格比足球。以後再學校的足球比賽中,抱球跑的情況經常發生。雖然在當時這個舉動違反了足球的規定,卻給人們一個新的啟示,這種抱球跑的現象,給比賽增加了激烈競爭的對抗氣氛,時間一長也就被人們接受了,成為一種合法的動作。就這樣,一項新的,有利於身體全面發展,具有很高鍛煉價值的運動,拉格比足球,逐漸地從足球運動中派生出來了。
由於這種球的形狀似橄欖,所以人們就把這項新的體育運動叫做『橄欖球』。
橄欖球的普及
1839年以後,這項運動在劍橋等大學逐漸開展起來,並相繼成立了拉格比俱樂部。1871年正式成立了英式橄欖球協會,經常進行比賽,此後,英式橄欖球很快傳入了歐美國家。1890年,建立了國際橄欖球組織,1906年,在法國舉行了國際橄欖球比賽。自此以後,英式橄欖球運動,在不少國家都開展起來了,並不斷不發生變化,許多國家都創造出了適合自己國家的橄欖球運動,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美式足球(American Football)。
現今世界上,有94個之多的國家流行橄欖球運動,國際最高的組織機構是國際橄欖球理事會(I·R·B),它是由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和威爾士四個國內協會加上新西蘭、澳大利亞和南非三個國外協會所組成的;它的主要任務在於制定橄欖球比賽規則以及橄欖球運動的開展政策。
世界實力分布
高職業化的橄欖球在全世界的絕大多數地區都很盛行,前隊也非常的多。男子項目可謂是高手如雲,歐洲和大洋洲則是孕育強隊最多的地區。橄欖球是大洋洲的第一運動,以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為代表的五六支隊伍都是頂尖的。
歐洲橄欖球同樣十分普及,強隊則集中在西歐,如英格蘭、蘇格蘭和法國等。其他地區雖然達不到這兩個大洲的整體水平,但也並非沒有世界頂尖球隊。非洲的南非隊就曾經獲得過世界杯冠軍,肯尼亞則是新興力量。
美洲雖然更盛行美式橄欖球,但也有美國、阿根廷等個別強隊。唯獨亞洲是橄欖球最不發達的地區,沒有世界一流的球隊,唯一發展橄欖球職業化的國家是日本,但實力也只是世界二流。
女子項目沒有男子那麼發達,職業化的成分也很小,因而世界上的強隊並不多,其中包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和英格蘭。這幾支球隊以外的隊伍,有很多實力相當,屬於世界二流,中國隊也包含在其中。
競賽規則橄欖球(英式)正式比賽每隊15人,前鋒8人,後鋒7人。比賽在長方形平坦的場地上進行,比賽場地是由比賽區域和達陣區域組成。比賽區域長100米,寬70米,位於球門後的達陣區域長至少有5米長,但至多不能超過22米。
全場比賽時間為80分鍾,分上、下兩半時,中場休息5分鍾。下半時開始雙方互換場地。
得分方法分為:
1·達陣得分(一次達陣得5分)。
2·達陣後的射門,即一次達陣得分後,在達陣地點所在的平行於邊線上任意選一點,將球定踢進入橫梁上方球門得2分。
3·因對方犯規,罰踢進入橫梁上方球門得3分。上述情況以外的反彈踢進入橫梁上方球們得3分。
比賽場館
第十六屆廣州亞運會橄欖球比賽將於2010年11月21至23日在廣州大學城中心體育場舉行。
場地設施
1.場地:邊線,底線外為出界。球門線在達陣區以內,一個控制球隊員在他越過或壓在球門線時判為達陣。
2.場地被一條白色六英尺寬的線沿著界外區域的邊圍繞著。線外或線上都是出界。
3.在場地中的兩條白色格子線稱為「碼線' (hashmarks),它們離最近的邊線70英尺9英寸。
4.球門柱必須是單一標准的型號,被涂成亮黃色。球門柱必須是18英尺6英寸寬,頂上的橫杆必須離地10英尺。門柱頂點延長到至少離橫杆3英寸。每根球門柱頂端縛一根4到42英寸長的緞帶。
5.場地360英尺長160英尺寬。兩端區30英尺深。
6.全體隊員以及球童必須使用標准身著可識別的統一的服裝。
7.所有的俱樂部必須使用標准的邊線標志。得分線以及邊線標記都必須使用標杆。
8.為了避免得分線、邊線等的混淆,球場兩邊的標記以及俱樂部的標識必須得到特派委員的認可。
廣州亞運會賽程
廣州亞運會橄欖球比賽將設男子7人制和女子7人制共兩個小項,均分兩個階段進行比賽。男女第一階段都為分組單循環賽,男子第二階段為交叉淘汰賽,女子第二階段按照小組排名進行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