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霍英東說過:『我出身貧寒,少年時因過早為生計奔波而營養不良,嘗夠了體弱多病之苦。懂事後見國家貧弱,人民多難,更深感如果不摘掉「東亞病夫」的帽子,民族難興國家無望之理。』為此,霍英東一直把體育運動視為振興中華的重要標志和手段。
1977年7月26日,霍英東帶領香港足球隊一舉打進了在北京舉行的亞非拉國際足球邀請賽決賽。在比賽前,鄧小平來到了休息室,熱情地和霍英東及全體隊員握手,並和大家一起進入球場看臺。此時,在場的8萬觀眾一起鼓掌歡呼,鄧小平深受廣大人民群眾愛戴,這給霍英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此,霍英東把支持祖國的體育事業視為對祖國建設的最大貢獻。
霍英東對經濟和體育向來持辯證的觀點,他堅信只有經濟的發展纔能真正帶動體育的進步;同時,他也強調『強國須從強體開始』,他說:『沒有經濟的發展,中國體育不會有今天(的成就)。……體育水平是國家興盛的標志。體育在和平發展時期的影響力是政治、經濟、文化因素所無法替代的。我們在這次奧運會(2004年雅典奧運會)取得的成績堪稱奇跡,為此中國人都很受鼓舞,外國人也很震驚,這就是體育的力量。』
霍英東本人也十分熱愛體育運動,他年輕時是綠茵場上的健將,年紀大了之後還每天進行網球和游泳鍛煉。霍英東曾語重心長地說:『以前中國人吃不飽、穿不好,現在經濟好了,競技體育也進步了,接下來應該讓體育得到更大程度的普及。對整個民族來說,金牌很重要,人民的健康也非常重要。』
記者曾多次采訪過霍英東先生,在霍生仙逝之際,特作此文,緬懷霍英東對中國體育的巨大貢獻。
全球奔波幫中國體育重返國際體壇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香港在亞洲體壇的地位頗高,霍英東也積極參加體育組織的領導工作,成為了當年眾多國際體育組織的領導人。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我國退出了幾乎所有的國際體育組織,自從1971年我國成功恢復在聯合國和安理會的合法席位後,中國體育全面重返國際體壇的號角也開始吹響。
繼1974年解決中國加入亞洲足聯的問題,1979年國際奧委會恢復中國被剝奪了30年的合法權利之後,霍英東繼續充當『中國體育大使』的角色,在國際體壇展開斡旋,先後幫助中國重新加入國際足聯、國際自行車協會、國際籃聯等國際體育組織,為中國體育『衝出亞洲、走向世界』創造了條件。
前國際足聯主席阿維蘭熱在回憶當年應霍英東邀請首次訪問北京的情景時指出,他原是希望幫助中國重返國際足聯,但雙方會談並不順利,如果不是霍英東極力斡旋,中國重返國際足聯的日期有可能被押後。霍英東為此全家總動員,以整個家族的關系和資本,全球奔波,縱橫捭闔,真情奉獻,為中國體育重新加入世界大家庭寫下了歷史性的一頁。
出錢出力助中國成功申奧
中國舉辦奧運會,是霍英東畢生的願望之一。1991年2月,中國政府正式宣布,北京將申辦2000年奧運會。從此,霍英東再次為中國的體育事業在國際上奔走呼吁。
1992年,霍英東親臨西班牙巴塞羅那觀摩第20屆奧運會,這次,中國隊共獲得16枚金牌,名列金牌榜第4。中國健兒揚威巴塞羅那,霍英東為此極為高興,在回國後,霍英東在香港沙宣道的豪宅設盛宴招待全體運動員,並向每名金牌選手饋贈一枚重達一公斤的純金金牌,鼓勵他們繼續為祖國爭光。
第一次申奧
游說老朋友薩馬蘭奇捐百萬給國際奧委會
霍英東雖然不是中國申奧委員會的成員,但卻是北京申辦奧運會最得力的幕後活動家。那段時間,霍英東向不少國際奧委會執委游說,鼓勵他們支持北京申辦奧運會。事實上,霍英東還參與了申辦奧運的策劃工作和推廣工作。
霍英東與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是多年的老朋友,霍英東曾經在香港私邸宴請過薩馬蘭奇。北京首次申辦奧運會,霍英東充分發揮他的影響力,多次向薩馬蘭奇進行游說。那時,薩馬蘭奇正好在瑞典洛桑籌辦奧林匹克博物館,霍英東決定出資100萬美元,以中國奧委會的名義捐給國際奧委會。
除了國際游說和財力支持外,霍英東父子還積極為北京造勢。1993年9月16日,霍英東以中國代表團顧問的身份前往摩洛哥蒙地卡羅,為北京申奧作最後的努力。本來霍英東對北京申奧很樂觀,但結果卻令他大失所望。這次失敗對霍英東的打擊非常大,有人甚至擔心他會因此自殺。
第二次申奧
北京贏了興奮得睡不著跳進游泳池暢游『降溫』
不過,堅強自信的霍英東還是挺了過來,到了2001年中國第二次申奧,霍英東當時雖然年歲已高,無法親赴莫斯科見證這一偉大時刻,但他依然讓擔任香港奧委會會長的兒子霍震霆代為出力。當薩馬蘭奇宣布北京獲勝時,霍英東在香港家中馬上與身在莫斯科的霍震霆通電話,父子兩人十分興奮,在電話裡反復地說:『我們贏了!我們贏了!』巨大的喜悅讓霍英東興奮無比,當晚下半夜,他趕到九龍公園與眾多香港市民一起慶祝。慶祝活動結束後,回到家中的霍英東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最後興奮得索性跳進游泳池暢游『降溫』。
在霍英東看來,北京申奧成功並不僅僅是中國體育的勝利,更重要的是意味著世界對中國進步的認可。霍英東在北京申奧成功後指出,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短短20年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民族團結、城市建設、環境保護,以至民主和法制都在向前發展,北京申奧成功反映出世界對中國成就的肯定,至於北京舉辦奧運會把中華民族團結起來的作用更是難以想象的。
1億港元建『霍英東體育基金』重獎奧運得獎健兒
關於自己對中國體育事業作出的貢獻,霍英東從來不願多提,他往往只是輕描淡寫地說:『我做的那些都不算什麼。』事實上,在20年間,霍英東單為中國體育事業捐款就超過5億港元。人們可能知道他給奧運獎牌獲得者數以千萬元的獎勵,卻鮮有人知道這位老人默默地為中國的體育科研捐款。
一枚金牌獎『千金』、8萬美元
1993年奧林匹克博物館在洛桑落成,館中央有一座大理石牆,牆上每塊大理石都刻有捐款超過100萬美元的捐款者的名字。別的大理石上刻的都是各大公司的名字,只有居中的一塊大理石刻著唯一捐款的奧委會——中國奧委會。然而,真正的捐款者卻是隱姓埋名的霍英東。
從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開始,為了獎勵中國奧運健兒,霍英東用1億港元專門建立了『霍英東體育基金』,獎勵每屆奧運會的中國金牌選手一枚重1000克的純金金牌和8萬美元,奧運銀牌得主可以獲得重250克的金牌和4萬美元,而銅牌也可以獲得重150克的金牌和2萬美元。
實際上,霍英東還會根據每屆奧運會的不同情況而為中國選手增加獎金。如2000年悉尼奧運會,霍英東體育基金向中國運動員頒發了240萬美元獎金,但到了2004年雅典奧運會,霍英東體育基金就頒出獎金3259萬港元,就連中國女排的替補球員也獲得了50萬港元的獎勵。
另外,冬奧會運動員也同樣獲得獎勵,霍英東體育基金會曾在2002年和2006年分別向第19屆鹽湖城冬奧會、第20屆都靈冬奧會的獲獎運動員分別頒發金牌以及144.6萬港元和162.9807港元的獎金。
捐1億港元支持北京亞運 出2億元力挺中國奧運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北京成功取得了1990年第11屆亞運會的舉辦權,北京亞運場館工程規模浩大,耗資巨大,所以一開始就出現了資金緊缺的情況。
為了表達一名炎黃子孫的赤子之情,霍英東主動宣布捐資1億港元興建亞運會游泳館,該場館後來被命名為英東游泳館。當時,這座氣勢恢弘的游泳館是亞洲最大的游泳館,建築面積近4萬平方米,有6000多個座位,館內有國際標准的游泳池、跳水池和放松池,比賽泳池下還裝有攝影、燈光和音響設備,並配備了保持水質潔淨無菌的全自動水循環系統。霍英東的愛國舉動得到了鄧小平等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評價,為此,第11屆亞運會組委會向霍英東頒發了特級榮譽證書。
鑒於當年北京舉辦亞運會時缺乏國際高級賓館,霍英東又投資超過2.3億港元,在北京興建了高級酒店貴賓樓,霍英東特意把酒店建成傳統中國風格的皇宮式建築物,目的就是讓世界賓客能從中感受到古老的東方文明和中國傳統文化。
在北京成功申辦2008年奧運會後,霍英東又為北京奧運會造價達8億元人民幣的奧運游泳館『水立方』捐資了2億元。此外,全國各地都有霍英東捐資興建的體育場館,如番禺的英東體育場等。
力促首屆女足世界杯在廣州舉行 推動女足『入奧』
霍英東還致力於發展祖國的各項體育運動和體育賽事,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體育開路人、資援友和助威者。
1984年9月,第8屆亞洲足球錦標賽預賽在廣州舉行,參賽隊員和大會的工作人員全部都住在當時國內最豪華的白天鵝賓館,幾十萬元的住宿費全部由霍英東一人支付。在預賽期間,霍英東還特別交代酒店負責人,要盡全力做好接待工作,尤其要讓中國足球隊吃好、住好、休息好。中國隊也因此順利小組全勝出線,最後在亞洲杯決賽奪得亞軍,這是中國足球隊在亞洲杯歷史上的最好成績。
1989年,中國男足國家隊參加世界杯預選賽亞洲區6強決賽,為了鼓勵國腳們進軍意大利,霍英東在中國隊最後一戰開戰前開出了每位球員10000美元的獎勵,這個獎金金額在當年簡直是天文數字。
霍英東還高瞻遠矚地認為中國足球可以『鳳先飛』。第一屆女子足球世界杯於1991年在廣州舉行,就是得益於霍英東在香港舉行女足亞洲杯期間的一個提議,他甚至向中國足協承諾,承擔舉辦女足世界杯的150萬元賽事經費。為此,國際足聯在首屆女足世界杯開賽時,特邀霍英東為女足世界杯開球,並借女足世界杯的成功舉辦,直接推動了女子足球進入了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從此成為了正式奧運會比賽項目。1999年中國女足獲得了第3屆世界杯女足賽亞軍,霍英東就重獎了中國女足300萬港元。
霍英東不僅注重競技體育和國際大賽的舉行,也關注青少年體育活動的開展,如全國足球夏令營中就有一項以霍英東兒子霍震霆的名字命名的『震霆杯』足球技術比賽。
在象棋界人士和棋迷當中,無人不知五羊杯象棋冠軍賽。它以歷史長、水平高、影響大而蜚聲海內外,對象棋運動的發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這項已經有22年歷史的棋賽的贊助者,原來也是霍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