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北京時間昨日,2010年羽毛球世錦賽在巴黎開戰。從最初的三年一次,到後來的兩年一屆,再到如今的一年一度,羽球世錦賽的競技性和影響力逐漸下滑。作為羽壇迄今為止唯一的大滿貫,印尼天王陶菲克昨日便在首輪輕松勝出後,再顯『大嘴』本色,炮轟羽毛球世錦賽成色降低,重要性甚至不如亞運會。
缺觀賞性 首輪流行一邊倒
『印尼10年出一個羽毛球天纔,但100年纔出一個帥哥級的羽毛球天纔。』這話說的正是陶菲克。17歲奪得全英賽亞軍,18歲首戰世錦賽,25歲亞運奪冠成就羽壇空前的大滿貫霸業,如今29歲的陶菲克在昨日首輪僅用時24分鍾,便直落兩局以2?0完勝尼日利亞選手法格貝米,輕松闖入第二輪。賽後有媒體稱實力如此懸殊的比賽,讓陶菲克連『暖身』的目的都沒有達到。下一輪,陶菲克將迎戰葡萄牙選手佩德羅和中國臺北名將謝裕興之間的勝者,對於陶菲克來說,這依然是一場沒有懸念的『熱身賽』。
這樣的速勝並非只發生在陶菲克一位名將身上。鮑春來橫掃中國香港的陳仁傑僅用時約30分鍾,李宗偉血洗對手僅用時26分鍾,而林丹也用同樣的時間讓伊朗選手阿裡甘拜下風。阿裡賽後還挺開心:『說實話,我很高興,能夠與這樣優秀的選手對陣我太幸運了。』對阿裡來說,與高手過招的享受遠遠超過了失敗的痛苦,但對『高手』們來說卻幾乎達不到訓練或比賽目的,而嚴重一邊倒的比賽也讓現場無人喝彩,觀眾昏昏欲睡,顯然,快餐式的比賽沒有任何觀賞性可言。
一年一屆 世錦賽更像公開賽
『這樣的比賽很讓人掃興。並不是我不想再次在世錦賽中奪冠,我只是覺得除了奧運年每年都舉辦世錦賽是個很大的錯誤。』乏味的比賽也讓陶菲克在賽後再度放炮:『這帶走了世錦賽的威信,林丹也許會在今年再次奪冠,但是我不認為這是什麼大的成就。相比起來,楊陽也曾兩奪世錦賽冠軍,那時世錦賽還是兩年一屆,對我來說,那更有意義。』
陶菲克坦言連自己都數不清這是第多少次參加世錦賽了。對於一年一屆的羽球世錦賽賽制,陶菲克一直持反對態度,他說:『羽聯現在改革將世錦賽變得更被人重視還來得及,不然以後選手們可能都會選擇不去參加世錦賽。贏得世錦賽冠軍感覺像是贏了一次公開賽。』放眼如今世界大賽,如足球世界杯,歐洲杯,籃球世錦賽等關注度高的頂級大賽都是4年一度,因為體育愛好者需要時間『聚集關注度並放松』,而作為羽壇頂級賽事的羽毛球世錦賽卻每年都辦,球迷的疲勞感與日俱增,而關注度則每況愈下。陶菲克最後說道:『這次世錦賽並不是我的重點,我會更專注於年底廣州的亞運會羽毛球比賽。因為亞運會四年一屆,贏得那個冠軍更有威信!』
○鏈接
『性急』的羽球世錦賽
羽毛球世錦賽最初由國際羽毛球聯合會(國際羽聯)倡導舉辦。首屆賽事於1977年舉行,規定每三年舉辦一次。然而1978年,一些國家和地區又另組世界羽毛球聯合會(世界羽聯),當年亦舉辦同名的『世界羽毛球錦標賽』。這兩個世界羽毛球錦標賽因都未能雲集當時世界羽壇的所有名將參賽,所以均算不上真正的世界最高水平的羽毛球單項錦標賽。這一怪異的『內斗』一直維持到1981年纔告罷休,國際羽聯與世界羽聯合並成國際羽毛球聯合會,世界錦標賽亦合一舉辦,首屆於1983年舉行。但折騰並未就此停止,1985年起,該項賽事又改為兩年舉辦一次。但到2005年後,國際羽聯又以『讓更多球員成為世界冠軍』為由將世錦賽改為一年一度,並決定在奧運年不辦世錦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