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大獎賽香港站1:3輸於美國隊後,王寶泉教練今年帶隊輸球的場次已經累計達到7場。如果說兩輸多米尼加有主二傳魏秋月缺陣、自身發揮等緣故,香港站不敵美國隊,則如同兩次輸給俄羅斯、大獎賽澳門站完敗於巴西隊類似,更多地還是暴露出自身實力上的差距。
不適應對手大力跳發
走男排之路,是女排技戰術發展的趨勢。從香港站中、美之戰不難看出,曾經率領美國男排奪得北京奧運會冠軍的麥卡琴教練,也為美國女排融入了明顯的男子化打法,像全方位的立體進攻、強悍的整體高壓攔網、副攻的開網快球、多人大力跳發等。
北京奧運會之後,世界女排諸多球員紛紛放棄大力跳發、改發飄球,以致中國隊目前的隊員中,只有王一梅在『孤獨』地堅持采用大力跳發。而美國隊主力陣容中,仍有主攻拉爾森、湯姆·洛根和接應胡克爾三人采用大力跳發,這在目前的世界強隊中是絕無僅有的,堪稱獨門絕技。香港站中、美之戰,中國隊一傳受到威脅最大得,恰恰是該三人的發球。
是役,美國隊發球直接贏得8分,6分就來自大力跳發,其中湯姆·洛根獨得3分,胡克爾、拉爾森分別得2分、1分。她們通過發球破壞中國隊一傳、乃至一攻的例子更多。
第二局中國隊5:10落後時,就是湯姆·洛根連續五次發球、一次直接得分、四次破攻後美國隊反擊得手,場上比分轉瞬間變成了5:15,中國隊結果以10:25大比分輸掉該局。
豈止是與美國隊的比賽,今年以來,中國隊在與古巴、多米尼加、荷蘭、泰國隊的對抗中,都暴露出不適應對方大力跳發的缺陷,大獎賽成都站,中國隊3:1戰勝荷蘭隊,可該隊接應弗裡爾憑借大力跳發,就直接從中國隊手中拿走了6分。
隨著國內聯賽采用大力跳發的球員越來越少,其他隊員、包括國家隊選手接此種發球少了,勢必會產生陌生感,這個軟肋已經在國際比賽中尷尬凸顯出來了。
快攻受阻強攻下球難
與美國隊比賽前,麥卡琴及其教練組顯然是認真研究了中國隊員進攻的習慣路線、落點。比賽第一、二局,她們除了通過攻擊性發球限制中國隊的一傳,攔網、防守的成功率也非常高。中國隊即使一傳到位,薛明三號位的快球、馬蘊雯的背飛,也總是打不死,反而給了對手反擊得分的機會。
第一局,中國隊進攻得12分。美國隊達到16分。第二局,中國隊的一攻得4分,對手為7分;防反中國隊得1分,對方竟有7分之多。
就整場比賽而言,美國隊有兩人進攻得分上雙、兩人各得9分,全隊進攻得分率超過45%,中國隊僅為33.83%。美隊黑人接應胡克爾獨得25分,單單進攻就得到20分;其兩名副攻阿金拉德沃、波恩進攻也分別貢獻了11分、9分。而中國隊僅有王一梅進攻得分達到兩位數,其他隊員進攻得分最多的僅為7分。
中國隊快攻遇阻,兩名主攻、特別是王一梅承受了很重的壓力。比賽的前兩局,當大梅轉到前排,一攻還能下球;第三局,若非她關鍵時刻一攻、防反連續強攻奏效,中國隊要拿下第三局都非常困難。
中國隊另一名主攻陳麗怡是位特點鮮明的年輕隊員,她進攻下手快、線路變化多、比賽中不怯場,但由於身高、彈跳的限制,其實力上的不足在與美國隊的比賽中暴露得比較充分。
今年以來,陳麗怡打了不少漂亮的比賽,不過,凡遇對手網上實力強大的隊伍,如俄羅斯、巴西、還有美國,她的進攻總會遇到較多困難。看來,這位年輕主攻還需要在提昇自己的進攻突破能力上進一步下功夫,不然,就很難在關鍵比賽中真正挑起大梁。
張磊的潛力有待挖掘
與美國的比賽,老將李娟仍成為首發。她承擔了本隊近三分之一的接發球任務,但進攻卻難有亮色。沒有了接應的進攻牽制,中國隊每遇調整攻,只能給四號位,強攻的難度自然更大。
第三局,王寶泉教練遣張磊出場,替下了李娟,但這位以跑動見長的小個接應除了一兩次進攻能讓人看出其特點外,多數進攻都非常勉強,近兩局比賽,她13次進攻,只得到2分,成功率剛剛過15%。
今年進入國家隊後,張磊在五月底的中國國家精英賽上,曾讓人眼前一亮,後來幾次比賽,她也不乏出場機會,進攻上卻總是表現平平,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她與二傳魏秋月的配合還不夠默契。
記得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的全國女排聯賽中,作為上海隊的主要得分隊員,張磊憑借自己靈活、飄忽的跑動,多數場次都能獲得本隊的最高得分,而且讓天津、八一等對手感到十分頭疼。
就技術的全面性而言,張磊無法與老國手、『全能戰士』周蘇紅相比,可單就跑動進攻的能力而言,卻可與周蘇紅相媲美。正是看到了這一點,王寶泉教練將身高僅為1米81的她招進了國家隊。
雖然是第一次身披國字號征衣,張磊每次出場倒顯得頗為從容,並不緊張,問題是她比賽中獲得的能夠展示自己風格的機會卻不多,二號位的定點攻、一號位的後攻並非其所長。比賽中卻常常遇到。顯然,張磊與魏秋月的配合,較之她與上海隊隊友、現在也是國家隊二傳卞雨倩的配合,默契程度還是有差距的。
可能是年齡的緣故,今年李娟的水平下降得比較厲害,就進攻而言,中國隊接應位置已經幾乎成了空白。要改變此狀況,從與二傳的配合入手,進一步挖掘張磊的潛力,不失為一條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