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據記者所知,在目前的女排職業聯賽球員中,大部分球員可以保證5萬到10萬不等的年收入,而國家隊球員,特別是那些征戰多年的老將,數十萬乃至上百萬的年收入也不稀奇,除了地方隊提供的工資,還有一部分來自國家隊贊助商的廣告收入。
話題至此,我們可以簡單地將中國女排的姑娘們視為一幫『薪水不高不低,收入還算不錯』的白領,如果算上專業體制下,她們『吃住行』有人管,那她們的工資獎金收入的含金量就更高了,畢竟對於普通的白領們來說,僅僅是吃住行就要耗掉她們收入的一多半。
這一幫正值青春年華的姑娘,到了購物天堂的香港,還有組委會幫忙安排『集體打折』,購物兩個小時,人均花掉不足萬元,我實在想象不到這樣的行為有什麼價值成為新聞,甚至還成為『爭議』引來『批評』。曾經聽到一位准大款朋友如此說,『去香港購物?一般小白領為了省錢纔乾的事情。我要買東西就在內地買,懶得跑一趟去折騰了,也省不了幾個錢……』如此看來,女排姑娘們還真沒什麼『大款范兒』,更沒有資格被納入『仇富』的范疇。
至於女排現在青黃不接戰績不佳,恐怕很大程度上不應該由這幫女排姑娘來承擔絕大部分責任。恐怕連稍懂排球,稍懂體育市場化規律的人也清楚,女排沒落的問題可參照這些年來中國女足墮落的跳水式軌跡:後備力量得不到更好的挖掘與培養,女排無法真正意義走向市場化,吸納發展需要的資金後盾,再加上中國姑娘自身的身體素質與歐美對手無法抗衡,在全面處於落後的情況下,僅僅是過去的『拼搏精神』,顯然不能抵消全部的問題,與區區20萬購物,顯然八杆子都打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