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新華社記者劉毅非、周立權、顧涓
“有怎樣的羣衆基礎就有怎樣的世界成績,過去‘百萬人上冰’的羣衆基礎讓我實現了冬奧會獎牌‘零’的突破。”曾經的冰壇一姐、中國獲得冬奧會獎牌第一人葉喬波6日出現在第12屆冬運會速度滑冰賽場的觀衆席上,並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當年個性張揚的“葉喬波頭”如今已變成柔順的長直髮,身着橘黃色羽絨服的葉喬波低調地坐在她的國家隊教練襲硯芳和啓蒙教練崔順子中間,並不時與兩位老師交流對場上選手表現的看法。
在北京奧組委的工作結束後,葉喬波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公益活動中。但是,她對冰雪運動乃至體育的關注始終沒有減少。參與建滑雪場、公益高爾夫球賽,爲體育事業建言獻策……今年48歲的她過着閒而不散的生活。
“我們那陣是‘百萬人上冰’,從幼兒園的孩子到學校的學生,包括大學的冬季體育課都是滑冰。只要冬天一來,小水泡子、河上都是滑冰場,大家特別喜歡冬天的到來。”談起“她的時代”葉喬波的眉眼中充滿笑意。她認爲,過去羣衆基礎“比現在好得多”,因而更應構築羣衆參與冰上運動的氛圍。
在速滑運動員的培養上,葉喬波很認可韓國的做法。“韓國短道速滑成績上來以後,國家規定所有的小學校必須開設滑冰課,這是法定的。反觀中國,別說滑冰課了,許多學校連體育課都給取消了。人家從幾十萬、上百萬人裏面去選拔人才和我們從幾百人中去選拔,效果當然不一樣。”她不乏焦急地說。
葉喬波表示,經過多年的國際交流,我國在速度滑冰項目上已經吸取了很多國際先進的訓練方法,滑冰技術也比她當年完美許多。“那個時代有點蠻幹,500米的距離30多秒就結束了,我們還從早到晚騎200公里自行車,”葉喬波最後說,“現在訓練環境和方法都好多了,但是就缺少點霸氣。”(完)
分享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