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馬拉松
跑熱一座城
寒露時節的津城
因為2.0版天馬而變得無比熱鬧
20日上午的天津市區,就像是一個巨大狂歡節現場。全程馬拉松選手紛紛刷新PB(個人最好成績),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半程馬拉松參賽者,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不斷提昇自己。而健康跑參與者,則是充分享受跑步的樂趣。更多的觀賽者,在給參賽人員加油的同時,也在被他們堅持到底的精神激勵著,感受著體育的力量。天津馬拉松,在這一刻不僅成為參賽者和旁觀者了解一座城市的窗口,更帶給每個人滿滿的正能量。馬拉松在中國何以成為頂流賽事,這或許就是重要原因。

2023年天馬賽道旁,一位天津市民給參賽者遞煙的短視頻火了,許多外地網友感嘆天津人的幽默感和松馳感是發自骨子裡的。2024年天馬,同樣不缺少火遍全網的段子和網絡梗。無論是手拿金箍棒的黑神話悟空,還是跟隨關門兔一起到達終點的“兩只恐龍”,都不愧為顯眼包本包。


當一位天津本地選手完賽後,喊出一句濃厚天津天津口音的“介可累死我了”的時候;當你看到有人穿著大褂搖著折扇跑步的時候;當參賽者經過天津德雲社聽到快板聲為跑者加油的時候,你就會知道,這就是只有在天津纔能獨享的感覺。


昇級版賽道成績更好
2024年天馬,根據道路施工的變化,組委會對賽道進行了微調,讓賽道更加平整和順暢。例如起點處隊伍原本要右轉樂園道,今年則改成直行走友誼路。此外,今年的線路還經過天開園,能夠讓全國跑者近距離感受天開園的風采。


賽道的調整,也帶來了成績上的變化,許多參賽者都刷新了PB。全程馬拉松男子組前三名被埃塞俄比亞選手包攬,女子組中國選手張珊珊獲得亞軍。半程馬拉松男子組和女子組冠軍都被中國選手摘得。值得一提的是,半程馬拉松男子組的賽會紀錄被改寫,足以說明該項目的競爭激烈程度。

受到天馬組委會邀請,專程從貴州來津參賽的張珊珊,“一不留神”就獲得了全馬女子組第二名。張珊珊說,為了衝擊好成績,她全程都在“埋頭苦跑”,沒有過多顧及沿途的風景,但比賽中的一個小插曲卻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概跑到30多公裡的時候,賽道旁邊居民樓裡的大爺,推開窗戶大喊,使勁為我加油。我簡直驚呆了,真的很榮幸,天津人實在太熱情了,希望明年還能來參賽。”
“天津的賽道太棒了!風景特別美,觀眾特別熱情,這種感覺真的絕了。”專程從承德來津參賽的胡志寶,在天津經歷了他人生中的第三次全馬,並且第一次突破3小時,取得了2小時58分的優秀成績。“現場的觀眾給了我很大的鼓勵,我後半程比前半程還快了2分鍾,這都是天津觀眾的功勞!”

來自北京密雲燕山明珠精英公益跑團的周建輝興奮地告訴津雲記者,他們跑團成員全都達成了PB,並且全部“破3”。周建輝說,他跑過20多次全馬,對天津的印象特別好,“天津的賽道在我心目中絕對排在前3位,另外今天的天氣也特別好,觀眾的熱情讓我們覺得仿佛在是在自己的主場,感謝天津!希望明年還來天津比賽!”
他們讓天馬變得更好
在一場中雨過後,津城氣溫驟降。20日清晨的氣溫僅有5℃,而世界公認的馬拉松最佳溫度是10-15℃之間,過高或過低都會給跑者造成負擔。
為了防止有參賽者因為失溫而出現風險,天馬組委會為參賽者提供了多項保障。比賽開始前,在專業體能教練的帶領下,參賽者在出發准備區做了充足的熱身運動。出發前,大部分選手也都身披一次性雨衣,有助於身體保溫。在終點取物處,組委會還專門准備了溫熱的紅糖水,得到參賽者好評。


今年62歲的李永潔,是一位已經退休的普通市民。作為一名馬拉松深度愛好者,李永潔從1984年至今已經參加過數百場馬拉松比賽。正在成都道118號展出的天津馬拉松主題展,專門展示了李永潔的100枚馬拉松獎牌。這也是李永潔從他的300多枚獎牌中精選出來,在2021年獻禮建黨100周年的禮物。
熱愛跑步的李永潔,卻在最近兩年遭遇了多次變故。不到兩年的時間,李永潔的母親和愛人先後因病去世,讓他深受打擊。而他本人,也在今年因為血管瘤和胃腸病,做了兩次手術。剛剛痊愈兩三個月,李永潔就再次站上了賽道,並以4小時51分的成績順利完賽。“對我來說,跑步就是最大的享受,可以讓我忘了不好的事情,就像是在賽道上去克服身體上的反應,帶給我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李永潔說,是跑步讓他的意志更加頑強,參加家門口的天馬,是他願意拼上一切去實現的夢想。
津雲記者在天馬終點附近看到,4名“春蕾苗苗義工”的小志願者精神飽滿,正在為天馬參賽者吶喊助威。別看個頭不高,但他們都嗓門可不小,一聲聲稚嫩的加油聲,在終點前數百米仿佛為參賽者注入動力,幫助他們順利完賽。

春蕾苗苗義工隊長李永介紹說,“春蕾苗苗義工”是特別為年齡在5歲至15歲的青少年兒童組織開展公益活動的隊伍。“今天,孩子們早早就來到水滴門口,親眼見證了天馬第一名的誕生,孩子們非常激動,並為後面的每一位參賽者加油助威,鼓勵他們堅持到最後。”
李永說,帶孩子來到天馬現場的目的,就是希望讓孩子們感受一下馬拉松參賽者超越自我、堅韌不拔的精神。“我相信,一個孩子的正能量行為可以影響整個家庭,這些小志願者們將成為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將愛心與責任傳承下去。”
他們為天馬做好保障
為了給所有人展示更加美好的天津形象,天馬組委會對全賽道進行了多次實地踏勘,對馬拉松“一起點三終點”、沿線補給點和新增的友誼路、天開園等點位進行市容環境重點提昇。對28條道路進行維修養護,對36條道路進行補種綠植,提昇環衛公廁33座。同時,還完成了對“海河藍絲帶”騎行道二期8.45公裡的建設,對全市重新施劃交通標線2.7萬平方米,新增中心護欄115套,更換機非護欄24套、底座1500餘個,維修更新防撞桶100餘個,挪移護欄1294套,城市形象和賽道體驗得到大幅度提昇。


在市中心跑馬拉松,必然面臨交通管制。盡管會給市民出行帶來不便,但考慮到是休息日,還能在家門口看到精彩的比賽,更能提昇城市的影響力,體現作為津城市民的自豪感,絕大多數市民都非常支持在短時間內讓渡通行權。
但支持不代表每個人都不會遇到突發事件,提前制定具有可行性的應急方案,體現了市公安局和交管部門的擔當。在市公安局領導的帶領下,天馬組委會對賽事沿線居民區進行了詳細摸排。梳理出沿線面向賽道且僅擁有唯一出口的小區51個,設置應急車道28條。賽道路線還涉及4座天橋、5個加油站,以及1家比賽當天需承辦婚禮的酒店。組委會和相關人員溝通並確定了解決方案,目的就是盡最大程度減少市民出行受到的影響。

作為一項有一定風險的比賽項目,馬拉松賽事期間出現運動員身體突發事件,並不罕見。因此在醫療保障方面,天馬組委會在賽事沿線共設置了36輛救護車和33個醫療站,配備101臺AED設備,選拔102名醫師跑者,選擇10家市級定點保障醫院,共同守護選手身體健康。同時,市紅十字會也選拔了101名AED移動救援隊員,招募808名志願者參與到本屆賽事中。這些數據,相比2023年天馬都有一定程度的提昇。2024天馬,醫療保障人員總投入規模達到1200餘人,只為確保比賽安全順利完成。

來自天津市中醫一附院的白皜琦,任務是在全程馬拉松終點處擔任AED保障員。第二次服務天馬的她,早已輕車熟路。但AED是屬於不用則已,一旦使用就必須迅速到位的“救命設備”,來不得半點馬虎。“今天天氣比較冷,本身就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我們今天早晨6點就來到了終點處集合,領取AED裝備。盡管只有小概率會用到,但我們要時刻做好准備,決不能讓‘黃金4分鍾’白白流失。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能夠為家鄉的馬拉松賽事服務,我很自豪。”

在全市多個部門的通力配合下,2.0版的天馬已經落幕。央視的轉播,也讓更多人了解天馬,愛上天津。2.0版的天馬,依然會存在很多需要提昇的內容。但相比去年,今年的天馬已經更加成熟,大到賽道設置,小到一杯紅糖水,無不展現天馬組委會的用心。
天津市體育局局長薛輝表示,2024天馬達到了預想的結果和效果,跑友們感受到天津這座城市的魅力和活力。“海河兩岸就仿佛是中國近代史的畫廊,跑友一路下來不知不覺就跑完了中國的近代史。”

薛輝說,天津舉辦馬拉松的目的,就是希望展現天津這座城市的魅力,讓每一個跑友都在天津留下深刻的印象。“通過實際來看,我們達到了‘天馬搭平臺,跑友展風采,賦能文商旅,盡享新體驗’的目標。”
“跑友們能夠感受到,天津是一座有激情和活力的城市,也感受到天津人對跑友的支持。”薛輝表示,希望跑友們再次到天津來,“我們會繼續把天馬打造成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賽事,讓更多跑友在天津創造更好的PB。”


2023年,重回市區的天馬火出了圈,許多國內外跑友都為誠意滿滿,亮點多多的天馬點贊。也讓許多外地朋友通過天馬了解天津,記住天津,專門到天津旅游打卡。但是,天馬組委會並不滿足,天津市民也沒有滿足。因為在他們心目中,天津還可以做得更好。2024年,全新昇級的天馬以更加美好的姿態,迎來了又一大波“潑天的富貴”。相信天津有這樣“永不滿足”的管理者、專業人員以及普通市民,2025年的天馬還會更加出色,並不斷趨於完美。

2.0版天馬
精彩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