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個故事:這種精神 支橕著平凡的個體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張愛迎 攝影劉欣 編輯:劉欣 2020-10-02 22:41:23

內容提要:2004年雅典奧運會金牌陳設在展櫃中,掛脖的布條已有些褪色,但金牌的光澤卻依舊可以通過玻璃罩,折射到每位觀展人的眼中……

天津北方網訊:耀眼奪目1981年獎杯屹立在展廳的入口處,那是一段時代開啟的象征。再往前走幾步,便可看見兩塊2004年雅典奧運會金牌陳設在展櫃中,掛脖的布條已有些褪色,但金牌的光澤卻依舊可以通過玻璃罩,折射到每位觀展人的眼中。   

在這兩塊金牌面前,記者看到熟悉的身影,連續兩天都能在美術館看到他,“叫我小昕好了”,和美術館中大量戴著老花鏡,兩鬢斑白的老球迷不同,小昕很年輕,戴著眼鏡,看起來斯斯文文。   

從1981到2004,20多載歲月,中國女排站上頂峰,高處跌落,又向上攀爬,這是一段王者歸來的故事,而小昕和與排球的故事也要從2004年說起。   

第一次聽說“驚天逆轉”

對於我們這代人而言,五連冠的輝煌存在於發黃的報紙、父輩的口口相傳,而2004年驚心動魄的大逆轉,或許成為諸多人的排球初心。那是16年前的夏夜,突然被父親的一聲“漂亮!”吵醒,我迷迷糊糊地走下床坐在了電視機前,那是我第一次觀看排球比賽,不懂規則,不懂賽制,只是覺得讓球別落在地上很有意思。我看了眼電視屏幕左上角的比分,2:2平。

隨後只要對手沒有接住中國隊的球,我就和父親一起鼓掌歡呼。我最鮮明的記憶停留在中國隊9號球員大力扣球後,所有身著紅色球衣的人都湧入球場,大家哭著、笑著、跳著。而父親在此時用力拍了下桌子,時針已走向凌晨三點,窗外,安靜的夏夜突然沸騰,原來整個小區都在等待這一刻。   

轉天,鋪天蓋地的新聞報道席卷而來,我纔知道9號球員叫張越紅,我們的對手是俄羅斯,而我們獲得的是奧運會最高榮譽,距離上次得此殊榮已整整20年。   

走進《國家榮譽——中國女排精神展》,我迫不及待地去尋找2004年的痕跡,那是我第一次觀看中國女排;那是我第一次聽說“驚天大逆轉”這個詞;那是我的排球初心。   

助教 負“重”前行

最後一粒球落了地,億萬人懸著一夜的心也放下了。紅色的球衣重進球場,好似團團跳躍的火焰,將雅典的賽場氣氛推向最熾熱的高潮。所有球員圍成一圈,用盡全部的力氣去歡慶,張娜曾在回憶那一刻時表示最後一個球扣下去我第一個衝進場地,心情激動但大腦卻一片空白,擁抱了誰,說了什麼完全不記得。 

此時卻有一個瘦削的身影站在場邊,默默將雙手捂住臉頰,而淚水卻從她的指縫中留出。“姐姐!姐姐!”剛剛衝進場地的球員們又跑回場邊,想要擁抱默默哭泣的賴亞文。此時另一位教練組成員卻阻止了球員們大幅度的動作,球員們在此刻纔得知賴亞文在來到雅典之前已經懷有身孕,但她卻默不作聲,依舊隨隊伍前行。   

“我們真的是在決賽結束後纔知道亞文姐懷有身孕,在雅典無論是訓練、比賽還是輔助陳忠和指導進行工作,她都與平時沒有絲毫的差別。”李珊說。事實上,懷孕初期的賴亞文孕吐反應強烈,但她從未表現出來,只有身邊的幾個教練組成員知道真相。   

雅典奧運會轉年,賴亞文的兒子出生,而兒子的小名則被取做“典典”。

替補 雙膝封閉

每個人的國家隊之路、冠軍夢都是坎坷的。

雅典奧運備戰周期艱苦異常,主力副攻趙蕊蕊“斷腿”的重大傷情又給隊內備戰籠罩一層陰霾。主力暫時離隊,年少的張萍在備戰期被頂了上來。由於長期不在主力陣容中,與二傳缺乏磨合,和隊友失配,種種差距讓張萍的備戰困難重重。“我記得那時張萍練得特別苦,我和張娜在那段時間也一直陪伴著她。”  

 

隨著奧運會的臨近,張萍將雙膝都打上了封閉,沒有別的念頭。就是要上場,就是要為國爭光,就是要拼到最後一刻。不過來到雅典後,教練組還是決定將比賽首發名額交給傷愈歸隊的趙蕊蕊。畢竟在那個時候趙蕊蕊的技術、打法、身高以及靈氣都是隊內數一數二的,被譽為中國最具天賦的副攻。而張萍在2004年只有22歲,是當時中國女排全隊年齡最小的球員。   

失落,遺憾,但即便不能首發,也要時刻做好最佳准備。 

  

沒有人料到趙蕊蕊在雅典奧運首場比賽就再度受傷被擔架抬下場,張萍在隨後的比賽中多次登場,並貢獻驚艷表現。整個奧運會,張萍是中國隊內得分第二多的球員,尤其在決賽中她拿到25分,攔網效率驚人。   

替補強了,球隊的整體實力就上去了。在中國女排國家隊,有無數像張萍這樣的替補身份,只要球隊有需要,就必須立刻頂上,沒有絲毫調整空間,因為沒有人知道替補被換上時比分是1:1還是24:24。

精神 薪火相傳

聽過這些故事,小昕的眼眸有些紅潤。童年有些模糊的記憶再度活靈活現地展現在眼前,而在曾經的凌晨時刻,用一球又一球將自己的困意砸走的球員們,就站在眼前,講述著十幾年前的驚心動魄。“我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沒有因為年少時看了排球就立志成為專業運動員,也沒有因為喜歡上這項運動而突然逆襲成功。只是在我平凡甚至有些平庸的日子裡,每當有困難,有波折,腦海中就會出現2004年那場逆轉的畫面。”小昕說。

原來真的有一支球隊,一種精神,能支橕著每個平凡的個體走過他們的人生,在黑暗中點亮燭火,在困苦中指引方向。這種精神,不是十幾個人獨有的,也不是媒體報道塑造而成,而是中國人奮斗不息,永不放棄的真實寫照,它會跨越時代,薪火相傳。(津雲新聞記者張愛迎 攝影劉欣)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