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運公告 賽場動態 賽程賽果 媒體關注 票務服務 我要上全運 群眾比賽 全運惠民
全運視頻 圖說全運 全景全運 VR全運 動感全運 視覺形象 全運地圖 全運記憶
全運場館 全運項目 全運村 志願全運 醫療衛生 市場開發 反興奮劑 籌備動態
您當前的位置 : 第十三屆全運會 >> 全運新聞 >> 媒體關注
天津全運成中國體育發展標杆 深刻影響未來走向
稿源: 人民網 作者: 編輯: 張愛迎 2017-09-09 17:40

 

  旖旎的夜色中,從『天津之眼』俯矙津門,好一片流光溢彩。這座城,曾引領中國近現代體育潮流,而隨著第十三屆全運會的到來,城市發展、體育轉型的版圖上增添了新的坐標。隨著全運聖火緩緩熄滅,精彩難忘的13天已留在記憶中,但改革的旗幟仍在獵獵飄揚。許多個『第一次』,讓這屆全運會成為中國體育發展進程中的一個標杆,深刻影響著未來的走向,為人們所銘記。

  奮戰全運會的日子裡,本報前方報道組深入賽場內外、城市街頭,記錄下動人的故事,感受到可喜的變化,也在思考著一個屢屢被提及的問題——全運會向何處去。在不斷探索中,答案越發清晰。

  變化

  范佳元:『人生就是要不斷放下,但遺憾的是,我還沒有和你好好告別。』當志願者們手持玫瑰排成排,站在媒體村出口微笑揮手時,我想起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這句對白。對素有『中國近代體育搖籃』之稱的天津來說,短短13天的全運會似乎太過匆忙。

  58年的全運會『放下』了什麼?摒棄錦標主義,確立以人民為中心的體育發展觀。人們參與體育的日常需求、對體育精神的追求,開始越來越貼近生活,影響著千家萬戶。告別是為了更好地出發,第十三屆全運會,正是確認中國體育發展方位的重要坐標。

  正如姚明參觀天津市少年宮中國籃球第一館時所言,『你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100年前,足球、網球、籃球、羽毛球、賽艇等後來大家耳熟能詳的體育項目從天津走向全國。或許今後再回看,中國體育又一次的轉型昇級,要從天津的全運故事說起。

  李長雲:我做體育記者近30年,采訪過6屆全運會。雖然每屆全運會都有變化,但這一次的改革力度之大,影響層面之廣、收到反響之熱烈,都讓本屆全運會有了鮮明的特色。以往只屬於專業運動員、局限於奧運項目的全運舞臺,開始接納群體項目、業餘選手,不僅為廣大體育愛好者提供了展示纔華、實現夢想的舞臺,也拉近了與普通百姓的距離。

  在『全運惠民,健康中國』的理念引領下,全運會將面向大眾持續釋放『紅利』。這次全運會的47個比賽場館,在規劃設計或改造時已充分考慮了賽後利用,未來將面向群眾低價、免費開放。全運會的民生價值將得到越來越充分的體現,這是體育改革的大勢所趨。

  同時,本屆全運會競技比賽中鼓勵聯合組隊,不僅讓競爭更激烈、更具觀賞性,為奧運備戰探索了新路徑,也會進一步刺激和調動各省區市今後對培養優秀後備人纔投入的熱情,擴大國家隊選材的范圍和層次。

  李碩:此次媒體對全運會的報道不僅限於賽事和明星選手,也聚焦全運會的新亮點和新風尚,比如參賽的華人華僑運動員。射擊場上的石晶、馬術場上的朱美美、田徑場上的妮娜,都在賽後遭遇眾多媒體記者的『圍堵』,他們『回家』參賽的故事為全運賽場帶來了更多話題,也讓全運會的價值得到更深層次的挖掘。

  全方位傳播的社交網絡也讓全運會與觀眾貼得更近。精彩紛呈的開幕式、熱情高漲的粉絲團都曾在社交網絡上引起熱議。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本報前方報道組通過微博、微信實時捕捉賽場內外的細節,讓報道充滿現場感。前方記者紛紛出鏡,視頻評論節目《大話全運》為本屆全運會的報道增添了新鮮感。

  印象

  劉碩陽:盡管每屆全運會上都有表現搶眼的年輕選手湧現,日後也大多成長為各項目國家隊的骨乾力量,但全運賽場上依舊在堅守的老將同樣是一道別致的『風景』。射擊館內,46歲的名將譚宗亮時隔12年再度奪得全運會金牌。田徑場上,代表中國速度的短跑名將張培萌和9次參加世錦賽的張文秀同樣用冠軍告別,令人欣慰的同時又多少有些感傷。

  對全運會上更多的老將來說,他們很可能再也無法重返年輕氣盛時所熟悉的領獎臺,但默默堅守同樣是體育精神的體現,全運賽場也因為他們的出場而更加精彩動人。

  王繼晟:本屆全運會破天荒地增加了19項群眾比賽,其中乒羽兩個項目更是獲得與競技比賽同時開戰的『待遇』,還得到了全程網絡直播。正如72歲的黑龍江乒乓球高手張學友所說,全運會群眾比賽的軟硬件向競技比賽看齊,民間高手能真正體驗一次在中國頂級賽場上拼搏的感覺,大家都十分珍惜這次經歷,盼望這能成為傳統,讓全運會深入到日常生活中去。

  人們觀看全運會群眾乒羽比賽不用買票,用身份證就可以領票觀賽。看到『草根選手』站在全運會領獎臺上,群眾對體育運動的興趣被大大激發。這樣一種心態的轉變,也在支橕著邁向體育強國的堅實步伐。

  王霞光:本屆全運會的辦賽規格和標准非常高。比如游泳等項目,運動員出場安排大氣,頗像奧運會、世錦賽,顯示出全運會與國際接軌的成果。另外,比賽場館先進,科技含量高,賽事服務也專業細致。

  要說最大的亮點,我認為是頒獎儀式的全新創意:前三名獲獎選手領獎時,他們的主管教練同時登臺接受頒獎,這充分體現了對教練員的尊重,值得肯定並推廣。

  全運會期間,賽場內,比賽場面精彩紛呈;賽場外,天津市民全民健身也是熱火朝天。無論是海河岸邊,還是大街小巷,人們十分投入地參與游泳、廣場舞、太極拳等群眾體育健身項目。這樣的景象充分反映了天津群眾體育的豐富內涵和深厚底蘊。天津城市發展中有著深厚的體育底蘊,在此舉辦全運會,體現了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相得益彰的嶄新氣象。

  思考

  季芳:全運會需要改革創新,已經成為業界共識。『全民全運』的理念正為這項58年歷史的大型綜合性賽事打開新局面。共有8000多名業餘選手登上全運賽場,而在他們背後,是在全國各地掀起的『我要上全運』的熱潮,有數百萬群眾參加基層選拔。本屆全運會推出的八大改革舉措,無論是國家體育總局委托第三方進行的調研,還是賽會期間各界反應,都給出了令人鼓舞的答案。下一步如何將改革深入、細化、完善,人們更有期待。

  比賽項目接地氣,運作方式花心思,讓全運會吸引了更多關注,不僅拉動了比賽票房,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著全運會的形象。從孫楊出戰800米自由泳預賽時自帶比賽音樂,到相聲、空竹等獨具天津特色的文藝表演亮相群眾羽毛球賽開幕式,眾多的『小心思』『小驚喜』讓全運會跳出了原本的『封閉圈子』,重現青春活力。

  鄭軼:以往每一屆全運會落幕之際,金牌榜首之爭總是一個熱點,東道主坐沒坐上『頭把交椅』往往成為新聞。但本屆全運會上,金牌榜、獎牌榜退出全運舞臺,圍繞『奧運爭光計劃』的全運會奧運金牌積分也被全面取消。這種變化,是對以往全運『怪現象』的一種糾偏,有利於引導正確的體育價值觀。

  但取消金牌榜,不會改變運動員對於『更快、更高、更強』的追求。浙江游泳名將孫楊參加了7個項目,每一場都全力以赴,正如他所說,拿不拿金牌是其次,我就想看看自己的極限在哪裡。

  至於取消金牌榜能否真正遏制地方體育部門的『數字崇拜』?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至少從全運價值導向上,『唯金牌論』的土壤已很難存在。全運會群眾羽毛球賽場,幾乎每天都有各地體育局局長來觀賽,從緊盯金牌、排名到關注不在競技體育序列的群眾選手,這已是可喜變化。未來要從體育工作的評價體系下功夫,讓全運會改革的成效常態化。

  陳晨曦:天津有不少響當當傳承百年的老字號。全運會要想經久不衰、保持旺盛生命力,真得跟這些百年老店的經營理念取取經,有歷史、有傳承的同時,還得適應時代,求新求變。

  本屆全運會,確實能感受到老百姓從全運會上得到了『新實惠』——數百萬群眾參與到各類群眾比賽項目之中。開門辦比賽,這路算是越走越寬了。當然,吸引全民關注的同時,全運會的競技價值也不能丟失。畢竟,作為中國體育的一塊『金字招牌』,全運會依然承擔著絕大多數項目的資源配置、後備力量培養的杠杆作用。

  從打開大門的這一刻起,全運會的未來就有了更多變化、更多可能,在打造賽事的核心競技價值之外,還要想辦法適應百姓口味、引起市場關注、調動媒體興趣。當這項賽事形成了大眾口碑和社會現象,全運會開成『百年老店』就更有底蘊和底氣。

 
 
掃碼閱讀手機版
足 球
籃 球
排 球
乒乓球
羽毛球
網 球
游 泳
射 擊
田 徑
舉 重
柔 道
武 術

  更多……


奧體中心體育場

天津體育館

奧體中心游泳跳水館

體育中心曲棍球場

  更多……

第十二屆全運會獎牌榜:山東蟬聯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運動會於2013年8月31日至2013年9月12日在遼寧沈陽市舉行……[詳細]
第十一屆全運會獎牌榜:山東奪魁
  十一屆全運會會徽以『和諧中華、活力山東』命名,以8個『競技人形』為主要元素……[詳細]
第十屆全運會獎牌榜:江蘇首次登頂
  第十屆全運會於2005年在南京舉行,會徽圖案由數字『10』變化而來……[詳細]

  更多……

本網站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運會組織委員會主辦 北方網承辦 津ICP備08001569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