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深圳晚報體育評論員方舟
一不留神,丁俊暉當上了世界第一。之所以是一不留神而不是轟轟烈烈,因爲加冕之過程的確有些尷尬:丁俊暉先在英錦賽第三輪,爆冷輸給亨德利19歲的外甥卡希爾;接着受益於羅伯遜爆冷輸給多特,還恰好趕上國際臺聯在新賽季採用有利於自己的積分方式。支撐這個世界第一的,還是丁俊暉上賽季排名賽五冠,單說“運氣好”對丁俊暉不公平,但該誇的之前也都誇過了,不妨冷處理這個世界第一,這基於我們對丁俊暉和中國體育更高的期待。
首先這個世界第一不代表統治力。國際臺聯推出世界排名以來,丁俊暉是第11個世界第一(之前分別是里爾頓、克里夫·索本、戴維斯、亨德利、希金斯、威廉姆斯、奧沙利文、羅伯遜、塞爾比、特魯姆普)。前輩們就不比了,但在80後球員當中,塞爾比、羅伯遜、特魯姆普都先於丁俊暉當過世界第一。而且11人中,只有丁俊暉和比他更小的特魯姆普,沒有拿過分量最重的世錦賽冠軍。斯諾克正在更新換代,但說到統治力,還是首推年近四十的奧沙利文,他是丁俊暉最想贏的人,可眼下跟火箭交鋒,丁俊暉還是佔不到一點便宜。奧沙利文最近一杆147就是面對丁俊暉打出的,火箭在大場面捨我其誰的氣場,讓包括丁俊暉在內的一衆後生仰望。還有一個典型是林丹,他的統治力,可以視世界排名爲無物。
另外,“亞洲新高度”的提法也需要甄別,至少需要和劉翔、李娜創造的“亞洲新高度”區分。從瓦塔納到丁俊暉,斯諾克已經江湖大變。彼時英倫獨大,瓦塔納創造了“海外球員”的神話;如今斯諾克重心東移,說白了就是中國和英倫三島兩個地域在對抗。一項發展空間非常受限的弱勢職業體育運動,扯上“亞洲”、扯上“全球”,有自己往臉上貼金的嫌疑。
丁俊暉的世界第一,於他自己和中國體育無疑都是正能量,但不是核動力,也別捧得太高。丁俊暉在拿世錦賽冠軍之前還是現在的丁俊暉。而如果在李娜退役、孫楊是非不斷的時候,中國體育圈過分拔高丁俊暉,甚至給了他“檯球吳清源”的名號,恐怕也是入戲太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