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報道 中國軍團
東亞諸強 賽事時評
  賽程表 成績單
新紀錄 獎牌榜
  資料下載 對話東亞運 亮點天津
場館介紹 東亞運標識 國家及地區
您當前的位置 :北方網 > 體育節拍 > 東亞運動會 > 東亞運新聞 > 媒體報道 正文
東亞運改革給中國體育指路 變身青運會或迎生機
2013-10-10 10:56

  天津北方網訊:10月8日晚,天津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第六屆東亞運動會男子百米“飛人”大戰開賽,但大片大片空置的看臺令場面極其冷清。而東亞運飽受冷遇也讓改革勢在必行—6年後,它將變身為東亞青年運動會,對青年一代運動員的教育意義將取代對更高競技水平的追求,成為賽會新的主旨。這種轉變,既受到東亞地區體育官員的推崇,也被業內專家肯定。

  作為東亞地區唯一的區域性綜合性運動會,東亞運並沒有發展成為代表這一地區最高競技水平的頂級賽事。當今亞洲短跑一哥、中國田徑第一紅人張培萌沒有出現在本屆東亞運的男子百米大戰中,這無疑使得比賽的含金量大打折扣。名將缺席的情況在東亞運各個比賽項目中都很普遍,亞洲泳壇最知名的兩大明星孫楊和朴泰桓均缺席。乒乓球賽場,中國隊雪藏主力,日本隊的福原愛成了頭號明星。體操比賽,中日兩隊均未派出最強陣容。

  中日韓3個體育大國的一線選手大量缺席,東亞運自然很難成為東亞地區最高競技水平的賽會,觀眾不買賬也有了最好的解釋。

  “東亞運最早創立的時候,的確是為了給東亞地區的優秀運動員多提供一個大賽的平臺。”作為東亞運改革小組成員的國家體育總局外聯司副司長左志勇今天向記者表示,“但在過去20年時間裡,國際體壇的大賽不斷推出,各單項體育協會圍繞奧運會也在進行賽事調整,總的發展趨勢是優秀運動員的大賽任務日益繁重。加之,東亞運的知名度相對有限,這使得東亞地區優秀運動員對該賽會的重視程度也在降低。”

  作為本屆東亞運的東道主,中國代表團也未能派出大部分主力隊員參賽,因為上個月,2013年中國體育界最重要的賽事—全運會剛剛落幕。今年的游泳、田徑和體操等項目的世錦賽也是在過去兩三個月時間裡陸續進行,這些大賽的東亞參賽選手也很難再以良好的競技狀態出現在東亞運賽場上。

  在中華臺北奧委會主席蔡辰威看來,東亞地區體育實力存在明顯不均,中日韓等體育大國的精英運動員是以世界級大賽為目標,東亞運這樣一個區域性運動會顯然不會受到這些運動員的足夠重視。而一旦東亞國家最頂尖的運動員大量缺席,東亞運勢必失色很多。

  早在幾年前,日本和韓國就提出對東亞運進行改革的主張。因為在中日韓三國一線運動員無力或不願參賽的情況下,東亞運繼續在原有的道路上前進,只能走入淪為“雞肋”賽事的死路。

  今年5月,東亞運聯合會理事會通過了《東亞運動會改革提案》,從下屆比賽開始,東亞運將改為東亞青年運動會,參賽選手年齡限制在14至18歲之間。比賽時間從夏季奧運會結束後的一年調整為開始前一年,將與以成年運動員為主體的亞運會同年,與之形成年齡上的銜接

  在東亞運聯合會名譽主席霍震霆看來,由於賽事密集,東亞地區的精英運動員分身乏術,已經無法顧及東亞運,但青少年運動員卻需要更多大賽機會。

  “東亞運的改革符合當今世界體育賽事回歸奧林匹克教育意義的潮流。”賽事專家、上海體育學院教授劉清早今天向記者表示,“東亞運的改革方式也表明,當一個賽事在發展中遇到困難時,‘砍掉’未必是唯一的選擇,整合資源、重新選擇發展方向也是出路。”

  這幾年,中國因為大型運動會太多遭到社會各界的一致詬病,記者不久前在采訪國家體育總局競技體育司相關負責人時獲知,全國體育大會和全國農民運動會兩個綜合性運動會已經被取消,但這一消息官方尚未正式發布。

  在劉清早看來,國際奧委會設立青奧會,亞洲創辦亞青會,以及現在東亞運動會的轉型都是奧林匹克教育意義回歸體育賽事的最好證明。“運動會在追求更高的競技成績之外,也承載著對青少年、對社會大眾的文化教育作用。從國內來說,我們對運動會也可以采取類似的改革方式,讓體育運動的教育價值更好地體現出來。”

  南京理工大學體育部主任王宗平教授向記者表示,國內目前不是運動會太多了,而是太少了。被社會各界詬病的是運動會上盛行的錦標主義,以及由此帶來的運動員身份問題、裁判問題等種種“黑幕”。但在中國形形色色的運動會中,真正體現倡導體育精神,推動青少年和大眾參與體育運動的運動會實際上卻少之又少。

稿源: 中國青年報 編輯: 馮麟
無標題文檔
本網站由第六屆東亞運動會組織委員會主辦,北方網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