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昨天,萬衆矚目的撐杆跳女王伊辛巴耶娃在盧日尼基體育場結束華麗的職業生涯,她的傳奇曾讓無數人爲撐杆跳瘋狂。這個田徑賽場最驚險又最美妙的項目,需要無數技巧。本報記者採訪到在本屆世錦賽創造歷史、首次闖入男子撐杆跳決賽的中國選手薛長銳,請他解析撐杆跳背後的祕密。
抓杆練一年心急可不行
輕鬆的起跳、優美的空中躍杆,運動員在撐杆跳運動中的動作看起來流暢又瀟灑。可就這麼一個看起來“簡單”的動作,就需要一年的練習時間。
真的有這麼難嗎?薛長銳就經歷過這樣難熬的日子,“我真正跳起來的時候,已是開始訓練一年之後了。”在學習撐杆跳的第一年,教練不會安排起跳的課程。 運動員能夠做的就是“抓直杆”。“第一年的訓練中,抓杆很靠下,因此杆子都不會彎,只是讓你初步認識怎麼跳。”
期間,還要經歷辛苦的體能訓練,“我那個時候瘦得跟個猴子似的,所以就得拼命訓練,加強上肢力量。”由於撐杆跳運動對上肢力量要求很高,身材高挑的薛長銳經歷了一段艱難的時間。“一年左右,力量大了,纔可以用手拿杆的靠上部位,這時候,杆子纔會彎,成爲我們平時看到的樣子。”
空中找感覺新手淨亂飛
彎杆後就會跳出好看的動作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爲運動員的下一個任務是學習如何做“空中飛人”。
“我那時候是天天在天上亂飛。”提到剛剛接觸彎杆的日子,薛長銳自己都忍不住笑了出來:“跳起來根本控制不了自己的方向,什麼動作都有,後空翻天天做。”對於新手來說,彎杆難以控制平衡,杆子的彈性會給身體施加很大的壓力,這時候運動員需要多次反覆的練習適應。“不記得自己跳了多少次,才練習到可以站在墊子上,然後慢慢過杆。”他說。
順利完成助跑、插杆、起跳、懸垂擺腿、空中引體、過杆、推杆和躲杆六大技術動作後,纔算是入了門。不過,完成比賽不是目的,對於撐杆跳運動來說,更重要的是動作有視覺衝擊力。“我剛開始就是橫着過,那動作根本沒法看。”在薛長銳看來,撐杆跳動作的“視覺衝擊力”需要技術的熟練和正確,運動員要經歷3到4年漫長的時間纔可達到。“我練習了五年,動作才慢慢好看起來,會有觀衆爲我鼓掌,但依然不完美,技術太難。”
想要成高手伊娃是榜樣
在撐杆跳界,布勃卡和伊辛巴耶娃是教科書般的人物,人人都在學習他們的技術,但躋身世界一流好手的路途十分漫長。
首先需要突破的就是體能關,對於技術嫺熟的高手來說,他們會選擇磅數大的杆,以求更大彈力帶來的身體慣性,與之伴隨而來的就是杆體重量的加劇。“對於一般人來說拿起我們的杆子就很困難,何況拿着杆子跑幾十米,然後還要起跳完成動作,體力消耗很大。”
除了選擇磅數更重的杆,高手還會選擇長距離助跑,“我們會從十步練起,隨着技術的進步往上加,我現在是助跑十八步。”而在頂尖高手中間,這個數字更誇張,布勃卡的助跑達到了驚人的22步。
體能之後,技術上的難關更難度過。“這不是一個純力量的項目,是所有田徑運動的結合體,甚至需要體操空中倒立動作的感覺。”在薛長銳看來,年齡和經驗能夠幫助進步。“對於撐杆跳來說,22到28歲是黃金的年紀,太年輕不能夠體會技術感受比賽,心理也會不穩定。”
晨報莫斯科專電特派記者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