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新華網南昌1月12日體育專電(記者胡錦武)由於前不久一名學生在晨跑中猝死,江西省泰和縣第二中學近日決定,取消這項自建校以來堅持了30餘年的健身活動。
據泰和二中有關負責人介紹,2012年12月25日,高一學生郭遠歡晨跑後,突然倒地,鼻口出血,手腳抽搐。班主任隨即撥打120求救,並和學生一起把郭遠歡擡至校門口。救護車隨後趕到,醫生就地搶救半小時後,宣佈搶救無效,初步診斷死亡原因爲心源性猝死。
這一事件讓泰和二中陷入如何讓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尷尬境地。權衡之下,最終校方無奈選擇了放棄堅持多年的晨跑運動。
與泰和二中有着同樣糾結的學校還有一些。自2012年11月份以來,廣州、上海、湖北等地高校已相繼發生學生在長跑運動時猝死的事件。隨後,與泰和二中一樣,武漢、西安等地部分高校均以安全爲由,乾脆取消了校運會的長跑項目。
青少年學生運動猝死事件頻發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人們對青少年身體素質現狀的擔憂也日益強烈。
各校“因噎廢食”的無奈舉動背後,折射的正是中國青少年學生因缺乏體育鍛煉導致身體素質不斷下降的現狀。而高校學生體質的“欠賬”,其實早在中學甚至小學階段就已經開始累積。
江西省體育局羣衆體育處副處長曾偉表示,根據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從小學到高中,隨着升學壓力的逐漸加大,青少年投入體育鍛煉的時間呈遞減趨勢。他告訴記者,大多學校很難真正落實《學校體育工作條例》所規定的每天至少1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中小學生體育課被佔用現象極爲普遍。
江西科技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大四學生鄒芹告訴記者,在她的印象中,中小學體育課被視爲可上可不上的“副課”,體育課有時被語文、數學、英語這些“主課”老師用來補課,有時上一半就提前下課。
“平時體育鍛煉不足,必然造成體質下降,容易導致運動場上損傷、意外事故頻頻發生,”曾偉說。
“據臨牀觀察,和20年前相比,現在的青少年對強運動量的耐力普遍下降。”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長期研究青少年生長髮育的副主任醫師黃濤認爲,由於現在的青少年多爲獨生子女,一方面很少做家務活,另一方面繁重的學習負擔擠佔了課外運動時間,加上一些孩子的不良飲食習慣,嚴重影響身體發育,導致體質普遍下降。
爲此,黃濤建議,青少年要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每天至少保證8個小時的睡眠時間,並在學習之餘,預留充足的戶外運動時間,通過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避免運動猝死悲劇的發生。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