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去年12月底,國際籃聯(FIBA)的媒體總監帕特里克·科勒先生髮來郵件說,2012年的1月26日,FIBA會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一個“我們旗艦賽事的第一個大里程碑(the first major milestone leading up to our flagship event)”式的活動,希望我能去參加。
我回郵件大致介紹了1月26日在中國曆法中的位置、農曆春節在中國的重要性,以及龍年不一樣的地方,科勒先生回信表示理解。
當然,我也很奇怪爲什麼國際籃聯要提前兩年就對2014年的西班牙男籃世錦賽進行預熱。而由於西班牙是在擊敗中國和意大利兩個競爭者之後才贏得的主辦權,也讓我對這一活動有些情緒。
拐個彎兒說說2009年的那次申辦。
中國的申辦是2008年提出來的,起因是FIBA的實權人物、祕書長鮑曼在北京奧運會前的好運北京活動中見到北京市委書記劉淇時提出,中國有這麼好的場館,應該辦一次男籃世錦賽。劉淇同志也挺支持,北京市與體育總局就聯合行動起來,在北京奧運會結束之後開始了申辦活動。
按說,北京擁有奧運會的場館設施,組織團隊也得到了鍛鍊,在申辦活動中理應處於領先位置纔對。但是FIBA在2008年10月第一次聽申辦團隊介紹情況時,發現了一個不小的漏洞,那就是中國方面只設立了北京一個賽地城市,與FIBA儘可能廣泛地在一個國家推廣世錦賽、預賽應分散在4個城市舉行的想法不一致。北京方面的解釋是,我們一個城市的場館數量和接待能力完全能夠滿足參賽球隊的需求,而這顯然無法說服FIBA。
這個漏洞雖然在後面的申辦過程中得到了彌補,但還是給FIBA的考察團隊留下了一些印象。2009年6月最終投票前,西班牙和意大利的申辦團隊聘請了專業公關公司進行包裝等操作,也令中國申辦團隊措手不及,在第一輪便出局。
言歸正傳。春節期間,猛然看到FIBA在1月26日宣佈的,是將世錦賽更名爲世界盃這等大事,才理解“旗艦賽事的第一個大里程碑”的真正意義。
平心而論,這確實是一個正確的決定。它使得4年一次的男籃世錦賽至少從名稱上超脫出“賽事”範疇,而進入到一個“儀式”領域。
我們想想看,即使不談足球世界盃,在體育職業化程度最高的美國,美式橄欖球總決賽被命名爲“超級碗”,職棒總決賽叫“世界系列賽WORLD SERIES”,足見品牌的力量。
總之,FIBA對於男籃世錦賽的更名,是在正確的方向上邁出的重要的一步。祝中國男籃能夠順利獲得出線權,共襄盛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