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你這一個假期遊歷了歐洲也吃了不少美食,不擔心影響體重嗎?
我自己肯定要注意節制的,同時從沒有放棄過訓練,不踢球但是從來不會間斷自己的力量訓練,我有計劃地保持很多年了。如果沒有傷病就做全身力量,如果有傷病也要堅持上肢力量訓練,這是在葡萄牙受傷期間養成的習慣。
上肢力量訓練對於你個人特點的發揮有什麼特別的幫助嗎?
是的,上肢力量訓練非常重要,這個是大多數中國球員在成長的過程中最容易忽略的。雖然我從踢球開始就一直很崇尚技術足球,我以爲只要練好腳下技術就可以了,所以拼命練習各種傳接球和射門腳法。但是到了葡萄牙後才明白一個道理,如果沒有足夠的上肢力量進行身體平衡的支撐、抵禦對手的干擾,再好的技術也發揮不出來。特別是有一件事給我影響很深刻。你知道切爾西的中後衛魯伊茲吧?他是從本菲卡轉會過去的。當年我在葡萄牙養傷期間,是同一個理療師在幫我們一起做康復訓練。我記得最初看到魯伊茲的時候他很瘦弱,而且他的傷也要養大概四個月,於是他就利用這四個月做了很好的上肢力量訓練,我是親眼目睹他如何在科學訓練下變得強壯的,也是看到了力量加上他的技術帶給了他怎樣的飛躍。
你回到泰達後也保持了在葡萄牙的訓練習慣嗎?這是不是就是你看起來與衆不同的祕密所在?
嘿嘿,是的,其實阿里·漢也會要求我們去做力量,但不是強制要求,我們集體也會去健身房,但對我來說次數遠遠不夠,我一般都會加練。訓練的內容都是我從本菲卡帶回來的。
在2008年奧運會之前,杜伊也曾經把你招入國奧隊,但你並沒有被最終留下來,你的特點似乎也沒有這麼鮮明,是杜伊沒有用好你?
我想首先是自己當時狀態和心態都不算最佳吧,那是我一年受了三次傷心情最差最低落的一段日子,杜伊也給了我足夠的機會,但是我自己沒有把握住,所以我並不怪他。而且杜伊當時的戰術打法我可能也並不能夠很好地融入進去。
自信源於鼓勵而非斥責
很多人都說中國球員踢球不自信,但是看你踢球好像並不是這樣,這也跟你留學經歷有關係嗎?
我覺得足球既是比賽也是遊戲,應該帶有一種享受的心態去比賽,而不是非要把每個失誤都要怪到任何一個隊員身上,彷彿一個失誤只要有一個人承擔了,其餘的人就都沒有責任了。但是在葡萄牙不是這樣的,誰都會失誤,所以教練說,失誤後最關鍵的不是找誰道歉或者負責,而是如何想辦法避免重複同一種失誤,只要努力了,大家就該正常對待,而不是相互指責。
你在足協盃的決賽中表現特別好,看起來一點都不像是經過長途飛行剛從國家隊回來的。
足協盃決賽前夜是阿里·漢的生日,他把我找了過去跟他一起慶祝,然後他告訴我,希望我能夠在第二天的比賽中擔任前鋒,至少進一個球作爲給他的生日禮物。說真的我一直打邊鋒,跟盧西配合。但是盧西受傷了,我只好扮演他的角色,那是我並不熟悉的位置,但是看着阿里·漢懇切的目光,佐裏奇也在旁邊鼓勵我,我就答應了,當我進球后在回酒店的路上,阿里·漢特意把我叫到他身邊對我說:“早在半個月前我就想讓你打前鋒了,看我的決定多麼正確!”我倆擊掌相慶。
你有沒有覺得中國有特點的球員越來越少,你想過其中的原因嗎?是不是因爲我們過分強調整體戰術,從而埋沒了個人?
其實追求整體足球與保持個人特點是不衝突的,一個人的特點也要看是否對於整體戰術有所幫助和需要,這纔是有意義的個人特點。我們總以爲技戰術是技術是個人的,戰術是整體的,但其實去了歐洲才知道,個人也有戰術,個人的戰術就是如何把自己的技術合理地跟全隊的戰術結合到一起,在不同的情況下做出最合理的技術動作。葡萄牙球員技術爲什麼好,因爲他們在15歲以前踢球,教練就是要讓每個人發揮充分的想象力去處理球,自己主動尋求配合,而不是教練教你怎麼做就必需怎麼做,所以葡萄牙球員在面臨一對一甚至一對多的時候都有很超乎想象力的傳球方式和處理方法。但是我們小時候聽到最多的就是,快傳,不要隨便帶球,帶丟了怎麼辦,趕緊給老隊員等等,要是犯了錯,不是挨隊友說就是被教練批,大了就被球迷起鬨,所以日子久了,大多數人會認定,最明智的就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