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泰達高光時刻過後還須冷靜
阿里漢提前宣佈離隊,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點無法迴避,就是他在幹着球隊家長的工作,卻擁有着狹窄的空間。如果想挽回阿里漢的心,這次去歐洲“承諾放權”必不可少。
所謂“狹窄的空間”,更突出地體現在引援方面。阿里漢來泰達兩個賽季,這兩年幾乎泰達的所有外援都是採取高層與專家元老組團赴海外挑選引進的。然而這種方式的結果是,2010賽季買到了“水貨”伊姆耶拉耶、2011賽季簽下了名不副實的奧吉塔。即便是本賽季二次轉會加盟的羅馬尼亞國腳比拉斯科,阿里漢用起來也是相當的彆扭。有盧西亞諾的時候,比拉斯科根本沒有太多機會上場;盧西受傷之後,比拉又難以勝任單箭頭的位置。這就讓羅馬尼亞人成了不折不扣的“雞肋”。
從以往來看,泰達引進外援幾乎都跨過了主帥這一關,這是讓習慣了歐洲足球方式和氛圍的阿里漢最不能適應的。實際上,每年經過阿里漢視野的試訓外援不在少數,其中不乏令他心動的人選,但往往在價格等其他方面又無法與俱樂部合拍。正是基於這些經驗和教訓,泰達此番赴歐洲與阿里漢談續約,體現誠意的方面之一就是承諾新賽季給荷蘭人在引援方面更大的空間,甚至是由他來最終拍板定人。俱樂部方面只是參與討論和給出意見。
既然認可了阿里漢的能力、肯定了阿里漢的帶隊成績,那麼就應該充分信任他。泰達這方面的思路轉變,值得肯定。換個角度來說,即便是與阿里漢無法再續前緣,改進後的管理模式也會吸引更多好教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