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一場大雨洗禮過後,艷陽又一次爬上了昆明高原。陽光,草坪,卡馬喬,海埂又一次熱鬧起來。訓練場內,“喬家軍”拼得熱火朝天,訓練場外,球迷記者圍得一圈一圈。“好久沒有這樣的景象了,好像上一次是米盧時期了”,一位專業報的資深記者很是感慨,是啊,卡馬喬來了,中國足球的熱火景象還遠嗎?
海埂驛站:老記們又回來了
上點年紀的老記都很懷念過去每年的海埂冬訓,那是中國足球獨特的體能測試時代,幾乎所有的甲A甲B隊伍都會到海埂參加冬訓,各地跟隊的記者也會在那個時間參加每年一度的海埂聚會。“那可是一個大PARTY呀,每年幾乎有一個月的時間,幾十上百位老記在海埂看訓練,曬太陽,拉家常,踢踢球,寫寫稿,那種日子何其快哉,”雲南本地的記者楊傑回憶中帶著甜蜜。
昔日的海埂環碧小塑,那是老記們的據點。盡管條件比起市內的酒店簡陋不少,但大多數老記都願意住在這裡。稍微晚來幾天,這裡都不會有房間。但在中國足協取消冬訓硬性規定之後,再加上中國足球那幾年的不景氣,海埂的記者越來越少了,零零星星的,大家很難湊到一堆。當年的環碧小塑,如今已經拆掉擴成了大道,盡管現在很少有記者住在海埂基地裡頭了,但他們選擇的酒店也離海埂不遠,而且同樣有海埂情結———海埂驛站。這三天,大概有四五十個記者趕到了這裡,多少又恢復了往日環碧小塑的生氣。據介紹,過幾天,隨著比賽的臨近,還會有更多的記者上海埂會合,“估計比賽時間差不多會來一百多個,”《體壇周報》資深記者傅亞雨說。
“喬家大院”,球迷回來了
隨著昆明的城市開發,海埂離市區更近了,但這些年,這裡的球迷卻越來越少了。除了周末過來租場地踢球的,很難有哪支隊伍能夠吸引那麼多的球迷在非周末來海埂了。
卡家軍集訓三天之後,一位海埂基地的工作人員不由得感嘆:“好久沒見過這麼多球迷來看訓練了。”的確,無論是第二天的暴雨,還是昨天的烈日,都沒能阻擋球迷的熱情。據重慶晚報記者目測,每天在現場看訓練的球迷不少於50人,而海埂基地的工作人員透露,原來國家隊訓練時,球迷加記者總共也不過20來個人。
球迷的增多,除了卡馬喬的影響力,更重要的是卡馬喬的“OPEN(開放)”。一位昆明當地的球迷告訴記者,以前高洪波的國家隊動輒封閉訓練,他們根本就沒機會看,“現在完全不一樣,訓練內容看得一清二楚,我們這些業餘踢球的人看著很過癮。”
除了能看到歐洲高水平訓練之外,最讓球迷們滿意的,莫過於卡馬喬的耐心。對於許多球迷而言,能拿到卡馬喬的簽名就已經很滿足了,而能跟國家隊主教練合影,簡直就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在過去三天的訓練結束之後,卡馬喬幾乎從不拒絕球迷的簽名和合影要求。
但正是這一系列的親民舉動,讓海埂基地的工作人員很頭疼,因為他們之前劃出的球迷區,最多也就只能站30多人,而現在每天來看訓練的球迷越來越多。基地方面透露,不排除擴大球迷區的可能,以方便更多的球迷前去觀看訓練。
球迷的回歸也讓足協商務開發人士喜上眉梢,因為9月2日中國與新加坡的20強首戰票房至少有了保障。難怪在昨天出爐的票價中,最高檔票價竟然為201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