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傅嶽強
國乒再次包攬世乒賽金牌,“壟斷”得令蔡振華都倍感頭疼,稱之爲“乒乓球發展的國際憂患”。所以很難說故宮的某些部門是不是寫了錯別字,國乒年年大包大攬表面上是在“捍”國球強盛,但一項競技運動由此失去了大部份懸念,誰能確保最後結果不是“撼”國球強盛?
到現在爲止,確實還找不到一個例子可以證明,一項運動,僅僅因爲某個國家過於強大而令其他國家覺得競爭無望,從而紛紛退出,導致它走向末路。就像劉國樑說的一樣,我們的足球一直上不去,我們也沒說就不玩了。但一個現實問題是,國乒正在因其過於強大而在世界比賽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限制,甚至一度傳出乒乓球要被逐出奧運會的消息。真要如此的話,其生存空間無疑會逼仄許多。
找不到例子的原因其實是,我們的國球實在太獨特了。其他現代運動項目也不乏“強國”存在,例如足球之巴西,籃球之美國等,但強到如我們的乒乓球般針插不進、水潑不進實屬罕見。美國的高爾夫夠厲害了,歐洲聯隊方可與之一較高低,可如今全世界乒乓高手聯上一百回恐怕也難拔中國隊一根毛,真的是撼山易,撼中國乒乓球難啊。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要中國運動員主動退縮甚至讓球,這既不公平也不公正。要外國選手再出幾個瓦爾德內爾,似乎也不大現實。我相信,以目前中國乒乓球運動員“一條龍”的培訓體制,“小米加步槍”的老外們要想再次實現趕超,只能指望奇蹟發生。
實際上,我們更要思考的是爲什麼會出現這個問題。整個奧運賽場上,除了乒乓球,我們的跳水隊同樣強大到近乎BT的地步。奧運會的“絕代雙驕”都是出自我們,是因爲我們在這兩個項目上的確比別人更有天賦,更有羣衆基礎嗎?其一、未必;其二、即便是,也不足以令天平傾斜到如此一邊倒的地步;其三、是什麼外力促成了“雙驕”的產生?你懂的。
現在有個說法是,乒乓球被踢出了奧運會也無所謂,大不了我們關起門來自己玩,像美國人玩冰球印度人玩板球那樣,不無不可。呵呵,君不見那個神馬一樣的“乒超NBA”,在有人陪着你玩有人撐着你玩的情況下,連門票都賣不出幾張,再說下去就是憾、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