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中”言逆耳
中國青年男籃隊員集體“兵諫”主帥範斌一事,只能證明我們的教育是失敗的。
從“一日爲師終身爲父”的古訓來看,這幫小屁孩真該打板子。不過,執此論者的思維還停留在中世紀,滿腦子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思想。
範斌事後反省,自己小時候就是被教練罵大的。在他眼裏,罵球員並沒有錯。
在鄉下看過不少爲人父者,面對失去生產和生活能力的老父、老母惡語相向,對自己正在成長的孩子棒棍伺候。就這樣一輩一代,身體力行,父教子學,等他沒有生產、生活能力後,兒子也把他當年的樣子撿回來了。
拋開範斌不說,就說現在的父母們,自己當年因爲各種原因,沒有摸過琴,沒有拿過畫筆,沒有考上世界名校,爲了下一代脫胎換骨,進入上流社會,不管自己孩子有沒有音樂天分,有無藝術氣質,從三四歲就剝奪孩子享受童年的機會。
上海一個在日本留學的孩子,因爲母親寄錢慢了,在機場連捅母親數刀。這樣的孩子固然可惡,但爲人母者是否反省過,在你送孩子去日本前,你爲孩子的精神積累幾何?
爲人父母,最可恨者,自己沒有實現的願望,拼了命要孩子去實現。說得難聽點,你自己都沒有能完成的願望,你有何資格讓孩子實現它?別認爲孩子是你生下來的,就可以當成私有財產一樣處理,孩子不是沒有生命的物件,他是有思想的高級動物。
爲人師最可恨者,是學生沒有說不的權利。西方哲人就說“吾愛吾師,更愛真理”。
想問範斌,你滿腦子是不是有“如果這幫小夥子打出來就名利雙收”的思想?想不到,一個狠的,遇到一幫更愣的。
師者,所以解惑也。棒喝只是啓發學生的一種方式,非惟一方式,並且是謹慎用之的方式。而範斌那種污辱人格的教育之道,更可休矣!
·谷正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