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新浪體育訊2月22日,第五屆中國賽車風雲榜評選揭曉,雲南東川借助舉辦泥石流越野賽,推進城市轉型,促進當地民生、經濟、旅游發展,摘得了大會設立的『賽事經濟成就獎』。在中國賽車尋找商業驅動力的今天,雲南東川給了業界很多啟示。
東川史稱『天南銅都』,開采銅的歷史已經有2000多年,然而城市結構單一,礦產資源日益枯竭卻嚴重限制了城市的發展,為了探索一條資源型城市的轉型之路,2004年,雲南省確定東川為再就業特區。也就是這一年,東川人利用世界上唯一的泥石流賽道,舉辦了首屆東川泥石流越野賽。
車手喜歡『泥石流』,因為泥石流賽道的地形每年都會改變。正是因為這種不可重復性,越來越多的越野高手加入到東川泥石流車賽的競爭中。2005年,東川被中國汽車聯合會授予『中國泥石流汽車越野賽道』稱號;2007年,賽事已經從地方級晉昇為全國四驅拉力錦標賽的一站;2010年,因為大旱、大雨天氣的影響,全國越野系列賽東川站暨中國東川泥石流越野賽一波三折,終於7月2日-7日在雲南省昆明市東川區激情上演。雖然這一時期的主題還是世界杯,雖然沒有了總冠名商,但是29支車隊、90輛賽車悉數到場,各種贊助商蜂擁而至,總數超過100家,成為國內賽事之最……7年的時間,東川泥石流越野賽已經成為一項參賽選手最多、規模最大,贊助商最多的國內頂級賽事,『誰的車技高,東川見分曉』已經成為國內越野圈內最流行的說法,而東川還有更高的目標,就是把泥石流越野賽打造成國際性賽事。
東川這條『永不重復的賽道』,為越野勇士們提供了一展車技的舞臺,也為城市自身開闢了一條經濟轉型之路。
因為賽事基本都在五一期間舉辦,賽事的不斷昇級率先帶動了當地旅游的發展,從當地旅游部門的統計數據來看,歷年『五一』黃金周到東川來的人數分別為:2004年1.5萬人、2007年達到9.5萬人,2009年車賽期間的旅游收入超過9000萬元,2010年在雲南大旱的情況下,依然吸引了諸多游客的目光,而旅游人數的增加進一步提昇了東川的城市旅游接待能力,各種農家樂,接待中心相應而生。當然,老百姓也從中得到了實惠,『2004年我的工資纔1400元,如今已經翻翻,車子有了,房子也買了3套。』東川某運輸公司的司機在切身感受了車賽對於自己生活所帶來的變化,『鄉親們已經不僅限於種地刨食,也開始在城邊的紅土地景區辦農家樂,開旅館,每年的收入都有7、8萬元。』而當地的體育賽事,民間風俗演出也伴隨著車賽的舉行進入人們的視野,東川區區長王冰就表示,『東川正在處於資源型城市轉型的關鍵階段,辦好泥石流汽車越野賽對於東川向旅游型城市轉變具有重要的作用。
的確,泥石流車賽不久成了東川的城市名片,而且正在成長為東川城市轉型中新的經濟增長點。當年的『天南銅都』在2009年成為國務院第二批公布的資源枯竭型城市,而在這之前,東川已經通過『一灰一紅』(『一紅』即實施以紅土地攝影基地為主的『東川地畫』開發項目,『一灰』即實施中國汽車、摩托車越野主題公園項目)的戰略開始拉動當地旅游、餐飲、交通為龍頭的第三產業以年均20%的增速發展。『賽事搭臺,經濟唱戲』,在資源面臨枯竭之際,東川泥石流越野賽的舉辦也為拉動當地的民生做出了積極貢獻。
東川的泥石流車賽能有今天的成績自然離不開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2010年的比賽先是因為百年不遇的大旱為賽事組織帶來了很多困難,致使比賽從5月份延遲到7月份,之後進入雨季,去年年底准備的300多公裡賽道又被毀於一旦,在這種情況下,東川區政府集中了很多精力、物力和財力解決了各種困難,讓車手和觀眾不虛此行。正是在這種有規范、有服務的組織下,在當地政府與中國汽車聯合會的機密配合下,這項賽事正在不斷向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和國際化發展,為資源型城市轉型提供了很好地借鑒。
為此,東川區副區長馬俊曾感慨地說『在中國汽車運動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東川功不可沒:在東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中國汽車運動助推他闊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