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現在無事不娛樂,無事不炒作,本來有點名氣的人就更希望自已的名氣更大一點,有點什麼事就使勁的炒,想方設法把事情搞大,好讓自己怕關注度提高,自己也好獲得更大的利益。
姚明和劉煒確實是一對好兄弟,從上海隊到國家隊。姚明和劉煒一同在CBA拿過總冠軍。姚明去了NBA,劉煒也曾得到過太陽隊的青睞,當然,由於實力上的問題,還是沒能成行。但這並不妨礙兩人的親密關系,姚明在國家隊地位無人能憾,每屆國家隊主教練為了能讓姚明能有更穩定的發揮,有更密切的配合,那麼能大家能看到是,給姚明傳球的大都是劉煒。也正是這個習慣,今年的亞錦賽上,劉煒給易建聯很多傳球都傳大了。
姚明帶著錢和姚之隊來CBA了,本來這事只是在籃球圈或是體育圈知道,如果按照姚明本人的做法,那這事也就這樣了,給上海籃球和CBA作點貢獻也是可以了。但姚明的姚之隊是什麼樣的一個團體啊,一個專為姚明精心策劃的精英團體。就像過諸候國裡的謀士一樣,都是為獻出最妙的計,能讓自已的主獲得最大的利益。所以姚明來CBA,絕不僅僅是回報這麼簡單,利也是必不可少的。
那麼怎麼來獲得姚之隊報希望能得的呢?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利用姚明在中國的名氣,既可以以最低的價格拿下上海隊,又可以獲得更多的關注,這等於是給上海隊做了無形的廣告,隨之而來的應該是更多的贊助商。這利不就滾滾而來了嘛。
按理說這已經很理想了,但對姚之隊來說,還不夠,還有第二招,就是利用上海隊的頭牌,姚明的好兄弟--劉煒。我們從表面現像可以知道,自從劉煒是因為工資原因和姚明鬧翻了天,這上海隊的新聞也隨之增加了很多。
假設一:劉煒和姚明假鬧翻,本事件純屬無稽之談,那麼姚明和劉煒事先商量好的。為了爭得更大的關注度,為了球隊(姚明)的利益,作為姚明的好兄弟,犧牲一點點名節(好像為了一點利益,不顧兄弟情。),在中國來講,實在算不得什麼,何況,姚明也不會虧待了自已的好兄弟。
假設二:劉煒和姚明報道屬實,那就是姚之隊單方面的炒作,故意不給劉煒滿意的報酬。想像一下,姚之隊給全隊加了55%的工資,那為什麼就不能再給劉煒多一些呢,畢竟劉煒還是上海的頭牌。所以,劉煒一鬧,對姚明和上海隊的關注度同樣有效果。
綜上,不管劉煒願不願意,姚之隊利用此事炒作,那是必須的,也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