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8年9月17日是一個依依惜別的日子。在這一天,北京“鳥巢”上空熊熊燃燒了12天的殘奧聖火緩緩熄滅。天空中綻放的煙火依然絢爛,場地裏舞動的身影也依舊輕盈,但是歡快的氣氛中卻總是夾帶着那麼一絲淡淡的感傷,爲了即將分別的相聚,也爲了即將遠離的朋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別了,我的崗位
儘管在北京殘奧會的閉幕式上,12名賽會志願者代表手捧鮮花,接受了現場九萬多名觀衆的歡呼和掌聲。但是還有千千萬萬的志願者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無聞地奉獻着自己的熱情。他們的工作看似微不足道,但是他們就像一顆顆敬業的螺絲釘。正是他們恪盡職守、任勞任怨的工作才保證了北京殘奧會圓滿、順利地舉行。
法國運動員在閉幕式上打出了“謝謝你們志願者,我們愛你!”的標語,也許是對志願者們辛勤付出的最好褒揚。即將告別自己熟悉而鍾愛的工作崗位,即將離開結下深厚友誼的同伴,志願者們的心中也是說不盡的不捨。
呂妍和邵開愚都是國家體育場文字工作間的志願者。她們從四月份的田徑測試賽開始就一直在“鳥巢”服務,作爲北京大學的學生,她們既要做好服務工作,又要兼顧學業,有時甚至要白天值班晚上寫論文、準備考試。17日上午有馬拉松的比賽,她們16日一天都在天安門馬拉松起跑點搭記者工作間的大棚,一直工作了一個通宵。
“今晚之後‘鳥巢’就不是我們的了,現在天安門已經不是我們的了。”率真可愛的呂妍已經把她們所有工作過的地方都當作自己的了。“打從四月份開始我們就在‘鳥巢’了,工作間除了牆不是我們砌的,算得上是我們手把手搭起來的,感覺上我們就是這裏的主人。現在忽然要離開,心裏當然不好受,這會兒大夥兒都不敢想閉幕式結束後會怎樣。”
邵開愚也說:“殘奧會閉幕意味着志願者工作的結束,‘鳥巢’的門要向我們關閉了。感覺就像忽然不讓你回家了,要回家就得買票,買票進來還不是當年的感覺。畢業離開學校都沒這麼難受,至少知道學校隨時可以回去,老師始終在那裏,現在感覺好恐慌。至於殘奧會之後會不會失落,我不敢想。幾百號人,就怕有人帶頭,一個人哭肯定大家都哭了。”
別了,殘奧會
殘奧會結束,感到失落的不單單是志願者和工作人員,關注殘奧會、報道殘奧會的普通觀衆和媒體工作者們同樣感到悵然若失。
17日晚,來到鳥巢現場觀看閉幕式的席紅敏、席紅榕姐妹告訴記者,殘奧會這麼快就結束了,她們心裏特別捨不得,覺得比賽還沒看夠。她們表示,觀看殘奧會和觀看奧運會的感受很不同,看奧運會的時候關心更多的是賽事本身,關心誰得了金牌。而在看殘奧會的時候,她們則是更加關注自強不息的運動員,想知道他們背後的故事,爲他們的身殘志堅、頑強拼搏的精神所感動。
席紅敏:“在關注北京殘奧會的同時,我們對殘疾人的認識也有了變化。從前不知道他們能夠做這麼多事情,甚至比健全人還有力量,還有速度,他們的精神也更加激勵我們。”
保羅·迪克森是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工作人員,完整地參與了北京殘奧會的報道。他說:“北京殘奧會就這樣閉幕了,我感到很難過。殘奧會是一個很精彩的賽事,除了比賽本身競爭激烈、運動員表現激動人心之外,殘奧會還更多地突出了殘疾人運動員之間的友誼以及健全人對於殘疾人的關愛。殘奧會雖然結束了,但殘奧會帶來的改變卻會永遠留在中國,人們對殘疾人有一個全新的認識,這是最重要的。”
“殘奧會通常在奧運會之後舉辦,於是有些人會覺得殘奧沒有奧運精彩,但是事實並非這樣。我親歷了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兩項賽事,我在國家體育場看到殘奧會每天的田徑比賽同樣是座無虛席。觀衆們都很熱情,非常激動,尤其是當中國選手奪牌,他們就會起立歡呼。明天我就要乘飛機回倫敦了,我感到很難過,也爲北京人民感到難過,一切都要結束了,希望人們不會太失落。”
別了,北京
法國殘奧代表團成員梅安在接受採訪時說,對北京說再見,很難,當然會很難。北京殘奧會是她見過的最好的一屆,組織工作非常出色,志願者服務細緻入微,走到大街上,遇到的人們都熱情友好,城市也很漂亮,很傳統又很現代。
的確,對於北京殘奧會的細緻有序的組織工作以及友好熱情的中國人民,大多數參賽運動員都是讚不絕口。南非短跑名將泰格霍·莫卡拉加迪在比賽期間就曾表示,如果他有選擇權,他還會選擇北京舉辦殘奧會。他說:“我在世界各地都參加過比賽,但是北京人民對於殘疾人運動的熱情卻是我從未見過的。”
作爲莫卡拉加迪的隊友,“刀鋒戰士”奧斯卡·皮斯托瑞斯也表示:“在這裏(北京)經歷的一切,我都會永遠銘記。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整個殘奧會間的每一個細節,看看殘奧村,看看體育場,各處都令殘疾人進出自由、行動便利,工作人員和志願者的服務更讓大家心裏都充滿快樂。友善的羣衆,充滿熱情、激情洋溢。明天第一天“休假”,我要去長城,但北京可看的太多了,那麼多名勝古蹟,我想最好的辦法是我專門抽出一週的時間,帶着女朋友和家人,在北京好好逛逛。”
17日上午參加馬拉松比賽的瑞典輪椅運動員亨裏克·魯費爾也表示:“北京殘奧會給人留下的印象簡直太深刻了,不僅賽事組織有序,人們也是友善而禮貌。我從來沒見過這麼多的觀衆爲殘疾人運動員歡呼吶喊,這種感覺真的太棒了。這次北京之行將成爲我終身難忘的記憶,有機會我還會回到北京的。”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