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杜伊的離開算是『灰溜溜』的,他甚至都沒有告訴媒體回程時間的勇氣。『老頭不大想讓記者們來送他,原因所有人都能想到,畢竟在中國足球上他沒有取得成功……』用一句了解杜伊的朋友的話講,杜伊人生第一次以這樣的方式逃避。
其實,杜伊完全沒有必要這樣傷心,他在中國的歷程和前幾位外教基本類似,施拉普納、霍頓、哈恩以及幫助中國隊打入世界杯的米盧,無一例外地都遵從著開始滿懷期待然後令人失望之極最後身敗名裂的老路。杜伊剛來中國執教時,也憑借自己的血性足球給國奧隊帶來精神上的變化,他掌控的國奧隊一度成為中國球迷最期待的球隊。但短短22個月後,中國足球這個大染缸最終毀了這位足球名宿,在足協不倫不類的調度下,杜伊在國足和國奧之間、人際關系之間疲於應付,最後被解除了兵權。可相比一下,韓國人金昶伯11年如一日地帶領中國女曲走到世界最高水平、日本花游『教母』幫助中國花游隊拿到奧運銅牌、尤納斯讓男籃進步明顯、馬赫率領女籃闖入奧運4強……這些外教都在中國取得了成功,中國體育也依靠高水平的外教迅猛提昇了水平,這種引進外教的模式絕對是雙贏的結果。但偏偏足球會出現這種雙輸的尷尬局面,確實值得深思。客觀地講,杜伊能把加納隊帶進世界杯16強,能力毋庸置疑,之所以在中國失敗而歸,主要原因還是無法適應中國足球的體制,充斥著官僚主義和無數想當然的中國足球,一次又一次地打擊著這些外教的雄心壯志。看看中國體育其他項目的外教一個個取得成功的范例,就應該知道杜伊折戟中國其實是中國足球行業的悲哀。
『不是杜伊對不起中國足球,而是中國足球對不起杜伊』,任何人都理解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杜伊在中國的落魄更加暴露了中國足球的弊端。向其他項目學習聘用外教的先進經驗,這是中國足協刻不容緩的任務。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