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截至8月22日23時,中國已拿下47塊金牌,奧運金牌總數高居榜首。按現在態勢,中國完全可能創造中國奧運史上第一個『金牌總數第一』的輝煌。回首中國奧運史,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自然值得慶賀。與此同時,面對讓人驕傲的成績,仍應保持冷靜平和心態。特別是不能讓勝利衝昏頭腦,助長『金牌主義』情緒。
這樣說並非無的放矢。正如昨日『新華時評』所論,『金牌第一』不等於體育強國,『金牌第一』固然表明我國體育事業取得新的進步,個中恐怕也有『東道主效應』的作用;況且在一些體育項目上,我國和當今體育強國相比,也還存在很大差距。
只有全面、均衡地看待金牌總數及其背後的實力基礎,纔能夠更好地保持既有優勢,獲取更大突破。這一點,只要認真分析中國所獲獎牌的構成,相信不難理解。粗略地說,中國所獲金牌仍然集中在傳統優勢項目,其他非優勢項目,比如被稱作『運動之母』的田徑項目,所處的劣勢,並沒有根本改觀。
只看金牌不看總體水平,還很容易強化既有的『金牌至上』觀念。可以說,長期以來許多中國人眼裡只有金牌而沒有體育。這種偏見盛行的結果,就是當某運動員贏得金牌時就將其捧上神壇,一旦失敗就恨不得將其打入地獄。
『金牌至上』遮蔽了真正的體育精神。不但運動員為此備受壓力,也表現了國民心態不成熟的一面。杜麗首戰失利,在某種程度上就是為金牌所累。有觀點說,劉翔因傷退賽,他的背影同樣很偉大。這並不是指劉翔退賽的事情本身很偉大,而是認為,基於劉翔本人所受高度關注,輿論必然就此舉展開激烈爭論;各方觀點的平等交流,客觀上可能對長期盛行的『金牌主義』有所糾偏,甚至有助於人們從『金牌+神話』雙重幻夢中退燒。
說到底,劉翔因傷退賽,是賽場上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金牌之上還有人道在,再也不要重演『只要金牌不要命』的悲劇了。體育必須回歸體育本身,體育不能背離體育精神。正因如此,我們認為不能讓『金牌總數第一』成為新的精神枷鎖。否則的話,我們還將迷失在金牌的陰影裡面,一直走不出來。
話說回來,作為競技體育,金牌當然重要。體育比賽自然要追求更快、更高、更強。不為金牌而戰,恐怕難以賽出真正水平。都是友誼賽、邀請賽,在體育商品化的今天,那些買票進場和付廣告費的人,更不會樂意。再說,我們民族在歷史上若乾時期,雖然『尚武』精神不足,但還是一直信奉『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的古訓。所以,我們也不贊成那種過分貶抑金牌『含金量』的說法。
金牌我所欲,銀牌、銅牌亦我所欲,惟有『金牌主義』千萬要不得。我們現在需要的是,拿下金牌,但應丟開『金牌主義』。進而言之,銅牌誠可貴,金牌價更高,若為體育故,二者皆可拋。因此,在『金牌奏鳴曲』高歌之時,我們更有必要保持平常心,不要讓體育精神為金牌假象所俘虜。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