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從22歲打到42歲,從蔡振華到劉國梁再到王皜,佩爾森還在堅守著瑞典乒乓球最後的尊嚴。世界打中國,作為當年瑞典乒壇的三劍客,正是佩爾森的出色表現為世界乒壇貢獻了無數經典比賽,而能夠在08年奧運會上成為四強裡惟一的非中國運動員,這本身也是一個奇跡了。
而與他對陣的王皜,則比他小了整整17歲。
球技比勝利更閃光
盡管在關注度上遠遠不及中國,但佩爾森依然是很多瑞典人關於乒乓球最初的記憶。從上個世紀80年代末開始,瓦爾德內爾、佩爾森等人就成為了中國男隊最危險的對手,而直到20年過去以後,現在惟一能讓中國隊發愁的還是只有那支瑞典隊。在佩爾森最輝煌的年代裡,每一次擊敗中國都是一場經典,89年世錦賽男團決賽戰勝中國第一主力陳龍燦,93年,男團決賽關鍵的第三盤中擊敗王濤,99年的世界杯,佩爾森不僅結束了對劉國梁屢戰屢敗的歷史,同時從正手突破這一戰術也成為瑞典隊的一大法寶。2000年世錦賽團體,佩爾森除了戰勝劉國梁外,還擊敗了另一位中國運動員孔令輝,書寫了個人與中國男隊較量的最佳記錄。2000年悉尼奧運會,佩爾森在1/4決賽中淘汰了勢頭正旺的劉國正,再次制造了冷門。而即使是到了38歲,佩爾森依然在與老瓦的合作中一舉淘汰了孔令輝/王皜,依然保持著對中國男隊獨有的威懾力。
能夠在中國5代運動員的先後對決中保持勝績,佩爾森突出的球技纔是他立足的根本。憑借1米86的身高,佩爾森正手拉弧圈和抽殺有力,得分率很高,而在朴實的球風中,佩爾森又揉進了很多中國隊員纔有的靈活,發球與接發球的變化,近臺快節奏和中遠臺慢節奏控制,能夠將面前一代又一代的中國選手面前留下記憶,佩爾森在20年裡能保持一個如此高超的球技足以讓他閃光。
執著比金牌更可貴
對於佩爾森來說,對乒乓球的熱愛和執著纔是最可貴的。一度,佩爾森特告別過賽場,做過卡塔爾的乒乓教練,但是,這樣的經歷反而是更加堅定了佩爾森對乒乓球的熱愛。中國隊員在一撥一撥的換,打法在不斷的改進,而僅僅是依靠佩爾森一個人的力量,他顯然不可能超越中國速度,更何況隨著年齡的增加,佩爾森的道路也將越走越窄。
但是,佩爾森卻在北京完成了人生中又一輝煌的傑作,幾場惡戰讓瑞典人已經無比強大。1/8決賽,依靠老道的經驗和永不放棄的搏殺,佩爾森擊敗了白俄羅斯的名將薩姆索諾夫,1/4決賽中,在與同樣老資歷的普裡莫拉茨對話中,佩爾森再一次堅持到了最後,哪怕是還有更加強大的中國隊,哪怕這就是他的最後一場勝利,佩爾森身上體現出的執著追求遠比一塊金牌更可貴。
心態比第一更驕傲
在乒乓球臺上,很多外國選手的不幸都源於他們遇到了一個更加強大的中國隊。不管是打王皜、還是與馬琳或者王勵勤比賽,光就歷史戰績來看,最近4年中佩爾森無一勝績,處於絕對下風,不過,真要與佩爾森對陣,中國隊還是不得不加強了警惕,總教練劉國梁足以用自己當年的教訓告訴隊員佩爾森的驚人之處。
出現在如今的奧運舞臺上,每一場比賽對於佩爾森來說都是享受,享受每1分帶給自己的樂趣,享受每1局拼搏時的喜悅。年過四旬,佩爾森有幸成為了中國隊的最後一道阻礙,其實,不管中國隊是誰遇上了他都不敢懈怠,這位長期和自己比賽的老將早已練就了一身真功夫,球賽可以沒有勝負,但不可以沒有自己。也許沒有第一,也許連銅牌都拿不到,但佩爾森精湛的球技、執著的追求以及享受的心態,都無處不詮釋著奧林匹克參與第一的真諦。在乒乓球第一大國,這位瑞典常青樹用自己的表現贏得了最多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