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新華社齊齊哈爾1月28日奧運專電題:冬運會場館賽後不會成為『包袱』
新華社記者梁冬
隨著冬運會接近尾聲,本屆賽會使用的四大冰上場館賽後利用問題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許多人開始對平時維護費用較高的冰上場館再利用問題表示擔懮:本屆冬運會的場館投資這麼大,賽後會不會閑置,成為當地政府沈重的包袱?
『本屆比賽用的場館是冬運會留給東道主的巨大財富,不是負擔。賽後,齊齊哈爾市將在滿足大眾健身的基礎上,引入商業化運營機制,選擇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最佳結合點,最終實現「以館養館」的目的,』面對質疑,冬運會組委會副秘書長、齊齊哈爾市體育局局長李丹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本屆冬運會共設11個大項90個小項,其中由齊齊哈爾市承辦的冰上5個大項,需要在4個場館進行比賽。根據競賽需要,齊齊哈爾市投資500萬元對三個館進行了擴建和改造,同時在黑龍江省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投資6600萬元建造了建築面積1.96萬平方米的速度滑冰館,作為冬運會開幕式和速度滑冰比賽項目的場館。齊齊哈爾在一個院內集中了4個室內冰上體育館,這在亞洲都比較少見。
較大的場館規模為本屆冬運會的成功舉辦提供了一流的硬件條件,但同時也增加了賽後的場館運行成本,由此也引發了人們的擔懮。
『冰上場館平時維護費用高是事實,但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樣可怕。我們曾做過測算,齊齊哈爾本次改造、擴建的三個場館,每年的維護費用在80萬元左右。目前速滑館剛剛建成,投入使用還不滿一年,總的維護費用得運行一段時間纔能算出來,齊齊哈爾市有信心通過合理利用「峰谷平」電價將維護場館的費用降到最低,』李丹平說。
除了通過『節支』降低維護成本,東道主在商業化運作方面也有所考慮。李丹平告訴記者,目前,齊齊哈爾市正就冰球館和速滑館的賽後商業利用向多家國內企業招標,打算將這些場館包租給一些企業,取得部分收入,以減輕政府的負擔。『但場館的商業化利用只是補充,而不是目的。它的前提是必須保證隊員的日常訓練,以及冰雪運動的推廣。可以肯定,無論今後場館租給誰,都會分時段免費向社會開放,以促進全民健身運動的進一步開展,』他說。(完)2008/01/28 11:07
此稿為新華社體育專線稿件,嚴禁轉載。|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