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12連勝!1月13日國際米蘭客場3比1戰勝了都靈,創造了意甲連勝的新紀錄,當馬特拉齊、阿德裡亞諾和伊布三人慶祝進球時,安德雷奧利落寞地坐在替補席上。前國際米
蘭青年隊隊長只在本賽季獲得了一次聯賽出場機會。一天後,AC米蘭主場3比1戰勝雷吉納,不久前剛在貝魯斯科尼杯打入制勝一球的奧巴梅揚羡慕地看著吉拉迪諾們在歡慶進球,他相信,只要給他上場,他也有機會,但在安切洛蒂的心目中,這名米蘭青年隊的正印前鋒甚至連跑龍套都算不上。熟知近年來米蘭文化的安切洛蒂,早已預料到了奧巴梅揚的前途:在板凳上消磨時光,然後被租借出去,最後是正式轉會告別米蘭內洛。米蘭城的青年軍已經成了擺設。青年隊球星即使在一線隊偶爾閃光,也擺脫不了離開米蘭城的命運,就如再樂觀的球迷也不會認為預測安德雷奧利將成為新的貝爾戈米,也沒人認為奧巴梅揚會打上主力,緩解AC米蘭的“前鋒荒”。
從米蘭城流失的新秀
這樣的預測並非空穴來風,畢竟這些年來,米蘭城擁有過的青年纔俊,比安德雷奧利或奧巴梅楊更加優秀者實在不勝枚舉,但如同當年AC米蘭的阿爾貝蒂尼、馬爾蒂尼、科斯塔庫塔,抑或是國際米蘭的貝爾戈米那樣,在自己的母隊得到重用,成為主力甚至核心的球員,卻再也找不到了。
博列洛禁藥事發後,奧巴梅楊也被看作“前鋒荒”的應急方案之一。但如果AC米蘭近年來看中的年輕前鋒有一兩個成纔,也不至於如此被動。2004年以200萬歐元買來的波齊,當時被稱為天纔少年,但至今還沒有代表AC米蘭出場,經過幾次租借已有荒廢跡象。本賽季至今,年滿20的波齊在恩波利出戰12場聯賽,竟然還沒有一球進賬。科曼迪尼曾經是AC米蘭的重點培養對象,2000年從維琴察加盟時,這名強力前鋒頂著意乙最佳射手的光環,在2000-01賽季6比0德比大捷中,他不到20分鍾就梅開二度,這也是他在米蘭最耀眼的表現。但特裡姆執教後,科曼迪尼被高價賣給了亞特蘭大。青年隊的尼日利亞前鋒阿利尤曾經得到紮切羅尼的提拔,但為了給卡卡騰出非歐盟名額,米蘭將他賣給了標准列日。
科科曾經是米蘭青年隊最佳產品,剛出道就被譽為“馬爾蒂尼接班人”,他以主力身份參加了韓日世界杯,但少年得志之後卻是自我沈淪。2002年夏天被交換到國際米蘭,如今即使傷愈了也不入曼奇尼法眼。多納代爾曾經作為米蘭青年隊隊長奪得維亞萊喬杯,不到18歲就代表米蘭上演了意甲處子秀,但由於在隊中找不到機會,多納代爾先後租借給萊切與帕爾馬,最終在佛羅倫薩落腳,以當前的實力,他在米蘭至少也是個合格的替補。塞內加爾後衛薩爾17歲就在聯盟杯出場,得到了馬爾蒂尼的親口贊譽。雖然來自非洲,薩爾卻早就融入了米蘭,身體素質也非常出色。然而2001-02賽季主場對羅馬的比賽中替補出場,成為在米蘭唯一的聯賽亮相,此後只能轉戰比利時聯賽。
安德雷奧利本賽季進入國際一隊,很快被貼上“新貝爾戈米”的標簽。但看看幾位“前輩”的命運,他或許會為前途感到擔懮。費拉裡是意大利新一代後衛的佼佼者,但國際將他賣給了帕爾馬,費拉裡很快當上帕爾馬隊長,成為國家隊的常客,雖然此後經歷過低潮期,但本賽季在羅馬又找回了狀態。搞笑的是,國際米蘭一度試圖回購還在帕爾馬效力的費拉裡,可見球隊決策之混亂。帕斯誇萊出道時的風頭蓋過現今的安德雷奧利,2002-03賽季深得庫珀信任,與隊長薩內蒂並列出場次數之首,還被特拉帕托尼招進國家隊,但庫珀下課後,帕斯誇萊也開始了租借生涯。奇裡洛當年也是國家青年隊後防新秀,但在國際米蘭也只待了一個賽季。
皮爾洛堪稱國際米蘭的隱痛,他雖然出自布雷西亞,但本人是國際球迷,作為意大利青年隊核心,皮爾洛的天纔早已顯露。但在球星如雲的國際米蘭,他卻找不到合適的角色。將他賣給AC米蘭,如今已成為國際轉會的笑柄。法國人弗雷被看作類似布馮的早彗型門將,但在災難性的2000-01賽季,表現並不差的弗雷成為替罪羊之一,被用來交換葡萄牙邊鋒孔塞桑。兩名非洲前鋒在國際米蘭的生涯也是高開低走,卡隆的技術和身體素質都很出色,但莫拉蒂向來喜歡收集大牌前鋒,卡隆最多也是個一號替補,再加上服用禁藥被禁賽8個月,國際只能將他送走。馬丁斯出道時讓人眼前一亮,他與阿德裡亞諾被莫拉蒂稱為“未來10年的搭檔”,可好景不長,馬丁斯暴露出技術粗糙,門前把握機會的能力不足的弱點。去年伊布與克雷斯波的加盟,徹底斷送了馬丁斯的前程。
博斯曼讓米蘭城失血
米蘭王朝時期,埃瓦尼、馬爾蒂尼、阿爾貝蒂尼、巴雷西和科斯塔庫塔等主力都來自青年隊,他們加上荷蘭三劍客,構成了戰無不勝的紅黑軍團的脊梁。但如今卻以勝景不再,遍尋米蘭雙雄的主力名單,除了馬爾蒂尼等少數“恐龍級”人物,已很難找到來自青年隊的球員,甚至買來“半成品”成纔者也寥寥無幾。米蘭城已經不再相信青年隊,當成績滑坡或者有位置出現空缺,想到的第一對策就是購買成名球星,為什麼米蘭城失去了當年的氣概?
要注意到,貝爾戈米、馬爾蒂尼等本土領袖,全是上世紀80年代的產物,當時意甲外援政策還很嚴格(只能三名外援同時出場),這給本土球員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但1995年博斯曼法則的實行帶來了深遠的影響。一方面,歐盟球員不再被看作外援,外援政策本身的限制也越來越小,使得球隊引進外援的阻礙幾乎已不存在。另一方面,由於球員合同到期可以免費走人,豪門引進成名球星的難度突然降低,構建豪華陣容只要挖人即可,哪還用依賴青訓系統?博斯曼法則一實施,AC米蘭就嘗到了甜頭,從冠軍杯得主阿賈克斯挖來了西多夫與克魯伊維特等人。在球市低迷的時期,加利亞尼也曾經為免費簽下眾多明星而沾沾自喜,殊不知此舉毀掉是米蘭城的青訓系統。
青訓是長線運作,而且成材率低,而購買成名球星的風險似乎要小得多。與上世紀90年代初以前相比,球隊的成績壓力更大。無論聯賽排名與冠軍杯成績,與收入多寡都息息相關。因此為了短期出成績,自然就會傾向風險較小的運作方式。
人們對博斯曼法則的弊端認識越來越清楚,米蘭人也不例外。近些年來,他們也不是沒有經過本土化改造,但這並非是決策層深思熟慮的結果,更象是抱著姑且一試的心理。2000-01賽季,國際收回租借在外的皮爾洛與費拉裡,買進奇裡洛與布羅基,本土幫蔚為大觀,但這個賽季的開局就是災難性的,冠軍杯資格賽出局,裡皮黯然下課。莫拉蒂依照球隊的現實,請來了帶青年隊成名的塔爾代利。然而球隊的大牌明星太多,塔爾代利顯然無法駕馭,打造青年軍的藍圖未能成為現實,最終連冠軍杯資格都沒拿到,還留下了德比戰0比6慘敗的恥辱。於是在庫珀上任後,一切又推倒重來,上述四人竟然全部賣出,其中皮爾洛與布羅基都賣給同城對手,日後皮爾洛取得的成就,以及國際此後組織性中場的缺乏,似乎都印證了國際操作的失敗。
米蘭也曾熱衷於收羅本土新秀,尤其是在紮切羅尼執教的時候,但達拉博納、多納蒂、科曼迪尼、紹達蒂等人都難以成為頂級球星,其結果只能是四散而去。AC米蘭向來以人情味示人,也試圖培養一些本土核心。安布羅西尼曾被看作未來的米蘭隊長,他和阿爾貝蒂尼的雙後腰被佐夫移植到國家隊,但由於受傷病困擾,安布羅西尼後來的星途卻很不如意,養傷時間遠多於出場時間。博列洛當年出道時與吉拉迪諾齊名,兩人都是詹蒂萊手下國家青年隊的得力射手。在2003年夏天的系列熱身賽中,博列洛的表現與馬丁斯不相上下,但他的發展卻不如馬丁斯與吉拉迪諾,經過反復租借後逐漸淪為平庸。
是租還是留?
現在米蘭城的青訓系統,似乎就是為了兩個目的而存在。一是為了取得職業球隊的資格,即職業球隊必須有相應的年齡梯隊纔能注冊;二是培養一些“平庸的”青年隊球員,在轉會時可以作為添頭,好歹收回一些投資。如科科者,盡管貴為意大利國腳,也是被當作吸引球星的籌碼。另一方面,為了增強意大利球迷的認同,米蘭城球隊也喜歡購買成品意大利球員,諸如吉拉迪諾,或者其他球員冒出來的意大利新星,諸如當年國際米蘭的皮爾洛等。
難道米蘭雙雄龐大的青訓營就此沈淪?如何對待青訓與引援,本身就是個難題。把重用青訓球員作為傳統,確實要付出很大的代價。而在博斯曼法則實施後,自我造血越發被認為是吃力不討好。西漢姆聯、希洪、亞特蘭大等許多青訓出色的小俱樂部,境遇都不理想。而對於那些傳統豪門,雖然青訓系統仍然運行,但操作方式已經有很大改變,比如熱衷於買進一些頗具潛質的半成品。
由於一隊出場機會有限,傳統豪門往往把新人租借出去,以獲得更多的鍛煉機會,如果發展勢頭良好就可以為我所用,這種模式看起來相當理想,既培養新人又減少支出。但新人在外放養的效果到底如何?至少從米蘭城的經驗來看,除了阿德裡亞諾等極少數的例子,很難證明這種方式比留在隊中培養更加成功。畢竟在弱隊效力本身就是柄雙刃劍,在獲得表現機會的同時,也有可能消磨銳氣。比如博列洛這樣的前鋒,如果沒有足夠水平的中場支持,在前場單打獨斗很難有所作為。如今回到米蘭。不能融入球隊,難以得到隊友認同,怎麼能夠成為馬爾蒂尼、貝爾戈米這樣的球隊靈魂?
尤文堪稱“大面積放養”模式的典型代表。雖然莫吉已經倒臺,但尤文的轉會模式一支很有延續性,但在降入乙級之前,尤文回收的球星也是寥寥無幾。倒是在電話門之後,身後的人纔積淀幫助緩解了球隊的危機。但這種方式也有副作用。被租借在外,往往是不被認可的標志,馬雷斯卡甚至因此與尤文結怨。無獨有偶的是,布羅基也非常反感拋棄他的國際米蘭。
因此,租借模式也有檢討的必要,應該把更多數量的新人留在本隊培養,這樣有利於保持正常的新老交替,給新一代球員適當的機會。如果有合適的人選,可以考慮不必要從外面買人。比如米蘭的前鋒線,如果博列洛幾年來留在隊中,與中場球員形成足夠默契,或許不至於如此落魄。在這方面,阿森納堪稱樣板,溫格冒著犧牲成績的風險,敢於讓新人接受鍛煉。上賽季打進冠軍杯決賽,離不開埃布埃等小將的出色表現。。
出於球隊建設的考慮,米蘭雙雄也要考慮培植新的核心,因為兩隊都面臨球隊靈魂斷代的危險。薩內蒂年紀已大,淡出主力陣容恐怕是不遠的事,目前的替補隊長科爾多瓦、雷科巴等人都非長久人選,但環顧整支球隊,哪還找得到“貝爾戈米第二”。盡管國際現在稱霸意甲,但還是沒有擺脫“僱傭軍”打天下的形象,維埃拉當年曾是阿森納與法國隊長,但誰會把他當作“國際人”?。安德雷奧利和薩內蒂差了至少兩代,且不說他的水平潛質如何,從年齡上來說就難以接班。可以說,國際為以前的混亂付出了代價,譬如費拉裡,如果保持足夠的耐心,誰說他無法成為新隊長的合格人選。
AC米蘭也有相同的隱懮。球隊成績好的時候,新人往往是壓制。科斯塔庫塔與馬爾蒂尼等老一輩的球員太優秀,直到現在都還有出場機會。又比如米蘭現在中場人員非常穩定,多納代爾、達拉博納、多納蒂這樣的新人根本難以得到鍛煉機會,結果只能是遠走他隊。AC米蘭最近一個王朝,正是因為在進入全盛期以後,馬爾蒂尼、阿爾貝蒂尼等新一代迅速成熟,保持了理想的年齡梯隊。而如今的AC米蘭,年齡結構卻不盡合理,塔索蒂培養出來的一代新人(1982-84年齡段)被荒廢。科洛奇尼、多納代爾、薩爾等人如果培養得當,球隊結構或許要堅實得多。
球隊經營策略的穩定也相當重要,兩支米蘭球隊都經歷過大動蕩,每次帥位更迭,在大量引援的同時,又不得不給球隊消腫,球星流失勢難避免,於是穆圖等故人在其他球隊成為頂梁柱,這一現象值得領導層深思。如今之計在於長遠規劃,這樣纔能穩定一隊的人員,給年輕隊員留出更多機會。對於那些重點培養的新人,不要一味租借在外,這樣纔能增強他們的歸屬感,或許新的貝爾戈米或馬爾蒂尼就會在他們中間產生。
反例——羅馬青年近衛軍
米蘭城青訓該往何處走,意甲裡面就有活生生的例子。國際米蘭本賽季最強勁的挑戰對手羅馬做到了青訓與成績兩不誤。然而羅馬走到今天這一步,卻也有被逼無奈的因素在內。破產威脅與國際足聯的轉會禁令,曾讓羅馬面對球市有心無力,不得不求助於本隊的青訓系統。從這個角度來說,財政困窘不一定是壞事,窮俱樂部也可以活得很滋潤,甚至比有錢的豪門更加健康。
羅馬曾經也是燒錢的典型,卡佩羅為羅馬帶來了冠軍,但也掏空了森西的錢袋。卡佩羅可沒有內部挖潛的耐心,按照森西的說法:“我按照主教練的要求構造隊伍,需要買什麼球員就買,然後我就只做球迷。”卡佩羅入主的第一個賽季,俱樂部就引進了蒙特拉、安東尼奧利、盧帕特利、古倫科、曼戈尼、裡納爾迪、布拉西、阿松桑、紮內蒂等多名球員,冬歇期又補充了中田英壽和波吉。
但那個賽季的冠軍卻屬於砸錢更狠的拉齊奧。2000年,仗著俱樂部上市圈了些錢,卡佩羅更是“變本加厲”,即將走下坡路的巴蒂就花了3500萬美元,埃莫森與薩穆埃爾的身價都達到1750萬,再加上澤比納、吉古、巴爾博等外援,森西成了那個夏天花錢最多的老板,雖然他最終如願以償,奪得了18年來首個意甲冠軍,但付出的代價卻是慘重的。來年引進“金童”卡薩諾,森西又砸進2880萬美元,但卡佩羅再也沒有帶來冠軍。
財政透支的後果是嚴重的,羅馬幾乎走到了破產邊緣,以往囤積的大牌球星也被其他豪門瓜分。由於引進梅克斯違規操作,羅馬又被國際足聯處以禁止引進球員一年,雖然後來得到寬限,但在引援方面非常被動。就在內外交困的局面下,青年隊輸送的小將緩解了球隊的“人荒”。德羅西逐漸成為主力,達戈斯蒂諾、阿奎拉尼、德馬爾蒂諾、斯庫爾托等人也有了更多機會。雖然羅馬經歷幾次換帥,但其潛質還是吸引了斯帕萊蒂的加盟。斯帕萊蒂接手羅馬的一大原因,就是該隊擁有大批令人艷羡的新秀。
斯帕萊蒂手中的人員並不齊整,但他並不是求助於球市,而是重用青年軍。庫爾奇一度成為主力門將,後來纔將主力位置讓給巴西人多尼。羅西成為中場各個位置的萬能替補,維爾加本賽季回到羅馬,也逐漸嶄露頭角;黑人前鋒奧卡卡上賽季亮相意甲就有進賬,身體素質非常出色。上賽季羅馬曾經創造聯賽11連勝的紀錄,曾經出現場上大半球員都出自青年隊的盛況。
羅馬青訓基地成材率極為驚人,僅統計僅兩個年齡梯隊,進入成年隊(包括德馬爾蒂諾等轉會或租借在外的球員)的球員早已達到兩位數,這雖然離不開青訓營負責人孔蒂的傑出工作,但也與羅馬提供的寬松環境不無關系。與羅馬情況相似,意甲的帕爾馬,意甲以外的阿森納與塞維利亞,因為經濟條件所限,新秀反而容易得到表演機會,即便流星流失,也總有新人馬上填補空缺。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