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亞龍入主中國足協後,其北京體育大學的出身也成為了關注對象。作為體育運動管理機構,大批體育學院尤其是北京體育大學的畢業生進入中國足協工作,也在情理之中,但這一情況使得固有的『學院派』和『專家派』的矛盾走了味。
足協現在的5名常務班子成員:謝亞龍、薛立、南勇、張吉龍、楊一民,謝亞龍、薛立、楊一民是北京體育大學出身;而南勇畢業於沈陽體院,張吉龍則是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畢業。中層乾部裡,聯賽部主任郎效農、副主任馬成全等都出自北京體大。在各級體育館機構裡,都存在著『學院派』和『專家派』的矛盾和紛爭。在地方體育局和各項目協會,所謂的『學院派』基本上就是指畢業於體育大學和體育學院的官員,而『專家派』則是指運動員出身,或者來自所在地運動技術學院的官員。『學院派』一般被指責對體育運動項目本身了解不多,書生氣重;而『專家派』則被認為文化層次較低,一般都倚重老經驗。足協各級官員大多是體院出身,『學院派』和『專家派』的矛盾演變為另一種形式。足協絕大部分官員都是北京體育大學或者其他體育院校出身,他們之間的『學院派』和『專家派』區別在於進入院校之前,一般當過運動員的被圈入『專家派』,而沒有做過運動員的就是『學院派』,楊一民、郎效農等進入體育院校前做過運動員的就被稱為專家,而朱和元、林衛國等這樣沒有專業或職業運動員經歷的官員就被當作了『學院派』。當然,像張吉龍、董華等非體育院校畢業的官員,更被排除在『專家派』之外。